振动筛是矿山、建材、化工等行业实现物料分级的核心设备,其振动与冲击特性直接影响筛分效率、设备寿命及运行安全性。若振动幅度过大或冲击载荷超过设计阈值,易导致筛框疲劳开裂、支撑弹簧失效等故障。因此,定期开展振动与冲击测试,是及时发现设备异常、保障稳定运行的关键手段。本文结合实际测试经验,详细讲解振动筛振动与冲击测试的具体方法及步骤,为现场测试提供可操作的指导。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测试前需完成三项基础准备:设备状态检查、环境清理与安全防护。首先,彻底停机并切断电源,清理筛面及进料斗内的残留物料、杂物——物料堆积会改变筛框的质量分布,导致振动信号失真;同时检查筛框焊缝、支撑弹簧、联轴器、电机轴承等关键部件,确认无裂纹、松动或磨损严重的情况,若存在损伤需先维修再测试,避免测试数据受异常部件干扰。
其次,清理测试环境:移除设备周围的振动源(如相邻的输送机、破碎机),避免外界振动传入;若无法移除,需在测试时记录外界振动数据,后期用于数据修正。测试区域需预留足够空间,便于操作人员安装传感器、连接设备。
最后,落实安全措施:在设备周围设置警示标识,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测试人员需佩戴安全帽、防护手套,避免接触运转部件;若测试过程中需启动设备,需由专人操作,确保紧急停机按钮可随时使用。
测试仪器的选择与校准
振动与冲击测试的核心仪器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与分析软件。振动测试常用压电式加速度计,需满足三个要求:频响范围覆盖振动筛的工作频率(通常5-50Hz)、灵敏度适中(10-50mV/g)、重量轻(≤10g)——重量过大会影响振动信号的真实性。冲击测试需选择抗过载能力更强的加速度计(量程≥50g),避免冲击峰值超过量程导致传感器损坏。
数据采集器需支持多通道同步采集(至少4通道),确保不同位置的信号可同时记录;采样频率需设置为信号最高频率的2-5倍(如振动筛最高振动频率为50Hz,采样频率需≥100Hz,通常选200-500Hz即可满足需求)。分析软件需具备时域波形显示、频域谱分析(FFT)、冲击峰值统计等功能,如NI LabVIEW、B&K PULSE等。
仪器校准是保证测试精度的关键:测试前需用标准振动台校准加速度计,步骤为: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标准振动台上,连接至数据采集器;设置标准振动台输出频率(如10Hz、20Hz、50Hz)和加速度(如1g、5g);记录数据采集器的输出值,若输出值与标准值的误差超过±5%,需调整传感器灵敏度或更换传感器。校准后需填写校准记录,留存备查。
振动测试的具体步骤
振动测试需覆盖空载与负载两种状态,分别反映设备自身振动特性与实际工作状态下的振动情况。首先是传感器安装:选择关键振动部位,包括进料口侧板、筛框中部侧板、出料口侧板、支撑弹簧顶部、电机底座。安装方式根据部位调整:金属平面用磁吸底座固定,确保吸附牢固;曲面或非金属表面用氰基丙烯酸酯胶(如502胶)粘贴,粘贴前需用酒精清洁安装面,去除油污、锈迹,避免传感器松动。
接下来设置测试参数:打开数据采集器与分析软件,连接传感器;设置采样频率(如200Hz)、量程(如±10g,根据振动筛类型调整,重型振动筛可设为±20g)、采集时长(每状态采集10-15分钟,确保覆盖设备稳定运行阶段)。
然后进行空载测试:启动振动筛,待设备运行稳定(通常3-5分钟)后开始采集数据,记录时域波形(显示振动幅值随时间的变化)与频域谱(显示振动能量在不同频率的分布)。空载测试需关注筛框的固有频率——若频域谱中出现明显的峰值频率,且与设备工作频率接近,说明存在共振风险。
最后进行负载测试:按照设备额定流量添加物料(如100t/h),确保物料均匀分布在筛面上(避免偏载);待设备运行稳定后采集数据,对比空载与负载状态的振动幅值变化:若负载时振动幅值比空载时增大超过30%,可能是支撑弹簧刚度不足或物料分布不均导致的。
冲击测试的具体步骤
冲击测试主要针对物料下落对筛面、筛框的冲击载荷,需模拟实际工作工况。首先选择测试位置:进料斗下方的筛面支撑梁(承受物料下落的直接冲击)、筛框与支撑弹簧的连接处(传递冲击载荷)。传感器选择压电式加速度计,量程≥50g,安装方式用胶粘固定,确保传感器与测试部位紧密贴合。
接下来设置测试参数:采用阈值触发模式,设定触发阈值为设备许用冲击加速度的1/3(如设备许用值为30g,阈值设为10g),当冲击信号超过阈值时自动开始采集;设置采集时长为冲击信号的完整周期(通常0.1-0.5秒),确保捕捉到冲击的峰值与脉宽。
然后模拟实际进料:控制物料的下落高度(如从3米高的料斗下落)、流量(如100t/h),确保冲击载荷与实际一致。测试过程中需记录每小时的冲击次数,以及每次冲击的峰值加速度、脉宽(冲击信号从上升到峰值再下降到阈值的时间)。
需注意的是,冲击测试需重复3-5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单次冲击可能因物料块度不均导致数据偏差,多次测试可提高可靠性。
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测试过程中需密切监测设备运行参数:如电机电流、电压、轴承温度(用红外测温仪测量,温度≤70℃为正常),若发现电流异常增大、电压波动或轴承温度过高,需立即停机检查,避免设备损坏。
传感器线缆需固定牢固:用扎带将线缆固定在设备机架上,避免线缆随振动摆动产生干扰信号;线缆与传感器的连接处需用热缩管保护,防止拉扯导致接触不良。若测试过程中出现信号中断,需检查线缆连接状态,重新采集数据。
负载测试时需保证物料均匀分布:若物料偏载,会导致筛框一侧振动幅值增大,影响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可通过调整进料口的导流板位置,或在筛面上设置分料装置,确保物料均匀分布。
同一位置需多次测试:在相同工况下,同一测试位置需采集3-5组数据,取平均值作为该位置的振动/冲击值——多次测试可减少随机误差,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数据的初步分析方法
振动数据的分析主要看时域波形与频域谱:时域波形中,若振动幅值超过设备许用值(如筛框许用振动幅值为2-5mm,根据设备型号调整),说明振动过大;若波形出现不规则的尖峰,可能是部件松动或不平衡导致的。频域谱中,若主要频率成分与设备工作频率(f= n×(1-ε)/60,n为电机转速,ε为滑差率,如电机转速1440rpm,滑差率5%,工作频率为1440×0.95/60=22.8Hz)一致,说明振动是正常工作引起的;若出现其他频率峰值(如1倍电机转速频率、2倍工作频率),可能是电机不平衡、联轴器不对中或弹簧刚度不均导致的。
冲击数据的分析主要关注三个指标:峰值加速度(是否超过设备许用值,如筛框许用冲击加速度为30g)、脉宽(是否过长,如脉宽超过0.2秒,说明冲击载荷持续时间长,易导致疲劳损坏)、冲击次数(每小时冲击次数超过1000次,需调整进料方式,如增加缓冲装置)。
例如,某振动筛负载测试时,筛框中部侧板的振动幅值为6mm(许用值为5mm),频域谱中出现25Hz的峰值(工作频率为22.8Hz),说明存在共振;进一步检查支撑弹簧,发现弹簧刚度降低(原刚度为50kN/m,现降至40kN/m),更换弹簧后振动幅值降至3mm,共振现象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