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箱作为工业传动系统的“动力心脏”,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整机可靠性与寿命。振动与冲击是齿轮箱故障(如齿面磨损、轴承失效、轴系不对中)的核心外在表现,通过科学测试可提前识别隐患。本文围绕齿轮箱振动与冲击测试的关键项目展开,系统梳理各项目的检测逻辑及指标要求,为工程实践提供可落地的技术参考。
振动加速度与速度检测
振动加速度与速度是反映齿轮箱动态载荷的基础指标,加速度对高频冲击性振动(如齿面磕碰、轴承滚动体冲击)敏感,速度则体现中高频连续振动(如齿轮啮合、轴承旋转)的强度。工程中常用压电加速度传感器测试,需安装在轴承座外壁、箱体顶面等关键振动传递路径上,确保信号损失最小。
指标参考ISO 10816系列:转速1000-1500rpm的中型齿轮箱(100-500kW),加速度有效值不超4.5m/s²,速度有效值不超6.3mm/s。重载或频繁启动工况可放宽5%-10%,但需建立基线数据,若振动值较基线变化超20%需警惕异常。
测试需注意采样频率——至少为最高分析频率的5倍(通常取10倍)。例如分析1000Hz信号,采样频率需≥10kHz,避免频率混叠。传感器安装方式也影响结果:磁座适用于临时测试,螺钉固定用于长期监测;高温环境(>150℃)需选石英晶体传感器,防止元件失效。
此外,需区分“绝对振动”与“相对振动”:绝对振动测箱体相对于地面的振动,反映整体动态响应;相对振动测轴相对于轴承座的振动,更精准反映轴系状态。两者结合能更全面评估设备情况。
振动位移检测
振动位移反映低频大振幅振动(<100Hz),常见原因包括轴系不对中、基础松动、齿轮齿侧间隙过大。位移直接关联结构物理变形,适合评估“宏观稳定性”——如轴径向跳动过大易导致齿轮啮合不良。
指标参考ISO 10816:转速<1000rpm的低速齿轮箱,位移峰峰值不超125μm;1000-3000rpm不超63μm;>3000rpm不超31μm。这些限值基于工程统计,能有效区分正常与故障变形。
测试分两类:电涡流传感器直接测轴相对振动(适用于高速重载,分辨率0.1μm,但需预留安装空间);加速度传感器测箱体振动后积分得位移(适用于无法装电涡流传感器的场景,但需修正积分误差)。
积分时需用高通滤波器(截止0.1Hz)去除直流漂移,或用卡尔曼滤波实时积分提高准确性。电涡流传感器的位移指标通常比加速度积分法严格10%-15%,因直接测轴的真实变形。
齿轮啮合频率分析
齿轮啮合频率(MF)是核心特征频率,公式为MF=齿数×转速/60(如20齿、1500rpm时MF=500Hz)。正常时幅值稳定,仅伴低幅边带;齿面磨损、点蚀或断齿时,边带幅值增大,甚至出现高次谐波(2×MF、3×MF)。
指标参考VDI 2056:正常齿轮边带幅值与主频率比值不超0.2,超0.5说明齿面损伤严重。连续监测中,若幅值突然升高超30%(排除载荷变化),需立即停机。
测试需结合时域与频域分析:时域的周期性冲击(如断齿脉冲)辅助验证频域异常;细化谱(Zoom FFT)可清晰分辨边带结构,避免频率分辨率不足误判。例如齿面点蚀时,边带呈“等间隔”分布,间隔等于齿轮转频(转速/60)。
齿轮参数也影响幅值:模数越大(齿越厚),冲击力越小,幅值越低;压力角越大(20°或25°),啮合效率高但振动略增。测试前需收集齿轮设计参数,确保频率计算准确。
轴承故障特征频率检测
轴承故障占齿轮箱故障40%以上,特征频率包括内圈(BPFI)、外圈(BPFO)、滚动体(BSF)、保持架(FTF)频率,公式基于轴承几何参数(滚动体数、直径、节径、接触角)。例如BPFI=0.5×转速/60×滚动体数×(1+滚动体直径/节径×cos接触角)。
指标参考ISO 15243:故障频率幅值超背景噪声3dB或出现连续谐波,判定早期损伤;超10dB说明故障中期,需计划维修。
常用高频共振解调(包络分析)技术:轴承故障信号是5-20kHz的高频衰减脉冲,直接分析难识别,解调后提取包络信号,将故障频率转为低频(与转频相关)。例如内圈损伤时,包络谱会出现BPFI频率。
润滑状态影响信号传播:润滑好时脉冲被缓冲,幅值低;润滑不足时幅值增大。测试需同步检查润滑油粘度、水分(用便携式油液分析仪),避免因润滑问题误判轴承故障。
振动相位分析
振动相位是振动信号与转速参考信号(键相器提供)的时间差,反映同步性与方向性。不平衡时相位稳定(与转速同步);不对中时相位差160-200度;基础松动时相位随机变化。
指标参考API 617:联轴器连接的齿轮箱,输入轴与输出轴相位差不超30度(不平衡)或180度(不对中);超200度说明不对中严重,可能导致联轴器损坏或轴弯曲。
测试需用相位计或振动分析仪,键相器装在轴端面(加工键槽或贴反光片),确保参考信号准确。相位测量关键是同步采样——振动与键相信号采样频率一致,避免相位差计算错误(如1500rpm时键相频率25Hz,振动采样≥250Hz)。
相位分析用于故障定位:相邻轴承座相位差180度是角不对中(两轴交叉);0度是平行不对中(两轴平行偏移)。通过相位可快速缩小故障范围,提高维修效率。
振动烈度评定
振动烈度是振动速度的均方根值(RMS,单位mm/s),整合不同频率振动能量,评估整体健康状态。例如加速度正常但速度异常,说明中高频振动大(齿轮啮合问题);烈度异常则整体能量过高,需全面检查。
指标参考ISO 10816-3:按尺寸功率分3类——Class 1(<15kW)不超4.5mm/s;Class 2(15-75kW)不超7.1mm/s;Class 3(>75kW)不超11.2mm/s。烈度超限值会缩短寿命(如烈度翻倍,寿命缩至1/4)。
测试需采集至少10秒信号,覆盖完整运行周期(如加载循环),避免采样过短误差。测量位置需与基线一致(如驱动端轴承座),确保数据可比。
振动烈度常作为预警指标:超限值80%触发黄色预警(增加监测);超限值触发红色报警(立即停机)。分级预警避免过度或不足维修,是设备状态监测的核心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