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热泵机组能效评估常用的检测方法及其实验室操作要点

时间:2025-07-23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热泵机组作为高效节能的供热制冷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采暖、工业制冷等领域,其能效水平直接影响能源消耗与运行成本。能效评估是验证热泵性能的核心环节,而科学的检测方法与规范的实验室操作则是确保评估结果准确的关键。本文聚焦热泵机组能效评估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如焓差法、热平衡法、冷凝热回收法),结合实验室实际操作要点,详细解析各方法的原理、适用场景及操作细节,为检测人员提供可落地的实操参考。

焓差法:空气源热泵能效检测的核心方法

焓差法是空气源热泵能效检测的最常用方法,其原理基于空气的焓值变化计算热泵的换热量。空气的焓值(h)是干空气焓与水蒸气焓的总和,可通过测量空气的温度(t)和相对湿度(φ)计算得到(利用空气焓湿图或公式)。在检测中,将空气源热泵置于标准风洞实验室,机组的进风与出风均通过风洞流通,通过测量进风侧与出风侧的空气参数(t、φ、风速),计算出空气的焓差(Δh=h出-h进),再结合风量(V)得到换热量(Q=ρ×V×Δh,ρ为空气密度,取标准状态下的1.2 kg/m³)。之后通过电能表测量机组的输入功率(P),最终能效比COP=Q/P。

焓差法的优势在于直接模拟空气源热泵的实际运行环境(空气作为换热介质),结果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适用于分体式、整体式空气源热泵的制冷、制热能效检测,是国家能效标准(如GB 21455-2019《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规定的首选方法。

焓差法的实验室操作细节:风洞与参数测量

风洞实验室是焓差法检测的核心设备,其设计需满足“均匀流场”要求:风洞的截面积需与热泵的进/出风口面积匹配(通常为1.2-1.5倍),风洞内壁需做消声、保温处理,避免气流扰动与热量损失。检测前需检查风洞的密封性,用烟幕法或风速仪检测风洞是否漏风(漏风量需小于5%),否则会导致风量测量误差。

风速测量是焓差法的关键步骤之一。需在风洞的进风截面与出风截面均匀布置多个风速测点(通常为5×5或6×6网格),每个测点的风速需用热线风速仪或叶轮风速仪测量,取所有测点的平均值作为截面平均风速。风速测量的精度需达到±0.1 m/s,否则会影响风量计算的准确性(风量V=截面面积×平均风速)。

温湿度测量需选用高精度的传感器(精度:温度±0.2℃,相对湿度±1%RH),且传感器需安装在风洞截面的中心位置,远离管壁(至少200 mm),避免管壁温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检测前需将传感器放入恒温恒湿箱中校准,确保测量值与标准值的偏差在允许范围内。

热平衡法:水/地源热泵的能效检测关键

热平衡法是水/地源热泵能效检测的主要方法,其原理利用水作为载热介质,通过测量循环水的流量与温度差计算换热量。水的比热容(c)为4.186 kJ/(kg·℃),质量流量(m)可通过体积流量(qV)与水的密度(ρ≈1000 kg/m³)计算(m=ρ×qV)。在制热模式下,机组向水侧释放热量,此时测量水侧的进口温度(T1)、出口温度(T2)及水流量(m),制热量Q= c×m×(T2-T1);在制冷模式下,机组从水侧吸收热量,Q= c×m×(T1-T2)。输入功率同样通过电能表测量,COP=Q/P。

热平衡法的优势在于水的热容量大,温度波动小,测量精度高。适用于地源热泵(土壤源、地下水)、水源热泵(江河湖水、工业废水)的能效检测,符合GB 19409-2013《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的要求。

热平衡法的流量与温度测量要点

流量测量是热平衡法的核心环节,需选用精度≥0.5级的流量仪表。常用的流量仪表有电磁流量计、质量流量计和涡轮流量计:电磁流量计适用于导电液体(水),精度高,无压损,是首选;质量流量计直接测量质量流量,无需考虑密度变化,适用于高温或高压工况;涡轮流量计成本低,但在低流量(<0.5 m³/h)时精度下降,需避免使用。

流量仪表的安装需遵循“直管段”要求:电磁流量计的上游需保留至少10倍管径(D)的直管段,下游保留至少5倍管径的直管段,避免弯头、阀门等部件对流速分布的影响。安装前需清理管道内的杂物(如铁锈、泥沙),防止流量计传感器被堵塞。

温度测量需选用Pt100铂电阻传感器(精度±0.1℃),传感器需插入管道内部至少10倍管径的深度,且与水流方向垂直,确保传感器完全浸没在水中。温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需远离机组的进出口(至少2 m),避免机组启停时的温度波动影响测量结果。检测前需用标准温度计校准传感器,确保偏差≤0.1℃。

冷凝热回收法:带热回收功能热泵的能效评估

随着节能要求的提高,带冷凝热回收功能的热泵机组(如空调-热水一体机)逐渐普及。这类机组的能效需考虑“主循环能效”与“热回收能效”的综合表现,冷凝热回收法是其能效评估的专用方法。

在制冷模式下,传统空调的冷凝热通过室外机排放到环境中,而带热回收功能的机组通过冷凝热回收换热器将部分或全部冷凝热回收,用于加热生活热水。此时需分别测量主循环的制冷量(Qc,通过焓差法或热平衡法)和回收的冷凝热量(Qh,通过热平衡法测量回收水的流量与温度差),总换热量Q总=Qc+Qh,能效比COP总=Q总/P(P为机组总输入功率)。

在制热模式下,部分机组可回收压缩机的废热用于加热热水,此时总制热量Q总=主制热量(Qh_main)+ 热回收热量(Qh_rec),COP总=Q总/P。

冷凝热回收系统的检测难点与应对

冷凝热回收系统的检测难点之一是“热回收负荷的稳定性”。热回收换热器的换热量受回收水的温度与流量影响,若回收水的温度波动过大,会导致Qh测量误差。应对方法是采用恒温水箱控制回收水的温度(波动≤±0.5℃),用变频水泵控制回收水的流量(波动≤±1%),确保热回收负荷稳定。

难点之二是“主循环与热回收循环的热量区分”。部分机组的冷凝热回收是“部分回收”(仅回收部分冷凝热),此时需确保主循环的散热路径(如室外机)与热回收路径(如热水换热器)完全独立,避免热量串扰。检测前需关闭主循环的散热路径(如关闭室外机风扇),仅运行热回收循环,测量纯热回收状态下的换热量,再结合主循环的换热量计算总能效。

难点之三是“热回收效率的计算”。热回收效率η=Qh/Qc_cond(Qc_cond为冷凝热总量),需通过测量冷凝热总量(Qc_cond=Qc+Qh,制冷模式下)计算。检测时需同时测量主循环制冷量与热回收热量,确保Qc_cond的准确性。

实验室环境条件的控制要求

实验室环境条件是影响检测结果的重要因素,需严格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控制。对于空气源热泵:制冷模式的环境温度需控制在27℃±1℃(干球温度)、19℃±1℃(湿球温度);制热模式的环境温度需控制在-12℃±1℃、-7℃±1℃或2℃±1℃(根据能效等级测试要求),相对湿度控制在40%-60%±5%。

对于水/地源热泵:制冷模式的水源温度需控制在25℃±1℃或30℃±1℃;制热模式的水源温度需控制在15℃±1℃或20℃±1℃。水源的流量需与机组的额定流量一致(波动≤±5%),避免流量变化影响换热量测量。

实验室需配备环境控制系统(如恒温恒湿机组、水源恒温设备),检测前需提前运行环境控制系统2-4小时,确保环境参数稳定在标准范围内。检测过程中需实时监测环境参数,若波动超过允许范围,需暂停检测,待环境恢复稳定后重新开始。

测量仪器的校准与维护要点

测量仪器的精度直接决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需定期校准与维护。所有测量仪器(温湿度传感器、风速仪、流量计、电能表、Pt100传感器)需送具有计量认证(CMA)的机构校准,校准周期不超过1年。校准后需粘贴校准标签,标注校准日期与有效期。

日常维护需注意:温湿度传感器需避免接触油污、灰尘,定期用酒精棉擦拭传感器探头;风速仪的叶轮需保持清洁,避免缠绕毛发或杂物;电磁流量计需定期检查电极的结垢情况,若有结垢需用稀盐酸清洗;电能表需避免过载,定期检查接线是否松动。

检测前需对仪器进行“预校验”:用标准温度计检查温湿度传感器的测量值,用标准风速仪检查风速仪的精度,用标准流量计检查流量仪表的读数,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机组预处理与稳定运行的操作规范

热泵机组在检测前需进行预处理,以消除停机后的“热惯性”影响。预处理的时间取决于机组类型:空气源热泵需连续运行30分钟以上,水/地源热泵需连续运行60分钟以上,带热回收功能的机组需连续运行90分钟以上。

稳定运行的判断标准是:机组的进出风/水温度、压力、流量及输入功率的波动范围≤±1%(连续3次测量,间隔10分钟)。若参数波动超过允许范围,需延长预处理时间,直到参数稳定。

预处理过程中需注意:机组的设置需与额定工况一致(如制冷模式设为额定温度,制热模式设为额定温度);水/地源热泵的水源温度需保持恒定,避免因水源温度变化导致机组启停;带热回收功能的机组需开启热回收模式,确保热回收循环正常运行。

数据记录与异常值处理技巧

数据记录需遵循“定时、定点、定人”原则:每10分钟记录一次数据,记录的参数包括进/出风温湿度、风速、风量、进/出水温度、水流量、输入功率、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记录需用签字笔或电子记录设备,避免涂改。

数据处理时需首先排除异常值。异常值的判断标准是:某一参数的测量值偏离平均值超过5%(如三次测量的输入功率分别为1.0 kW、1.02 kW、1.1 kW,平均值为1.04 kW,1.1 kW偏离平均值5.7%,为异常值)。排除异常值后,取剩余数据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数据计算需使用标准公式,避免手动计算错误。例如,焓差法的换热量计算需使用空气焓值公式(h=1.005t+φ×(2501+1.86t),单位:kJ/kg),热平衡法的换热量计算需使用水的比热容公式(Q=4.186×m×ΔT,单位:kW)。计算完成后需进行复核,确保公式应用正确、单位转换无误。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