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焊接机器人振动与冲击测试的技术指标有哪些要求

时间:2025-07-23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焊接机器人作为工业自动化核心装备,其工作稳定性直接影响生产线效率与产品质量。在汽车制造、工程机械等高频作业场景中,机器人常面临地面振动、工件碰撞、负载突变等干扰,若结构或电气系统无法承受,易出现定位偏差、部件损坏甚至停机。因此,振动与冲击测试是验证其可靠性的关键,而明确技术指标要求,能确保测试结果准确反映实际状态,为设计优化与质量管控提供依据。

振动测试的频率范围要求

频率范围需覆盖机器人实际工作中的振动源频率。工业场景中,振动源包括机床冲压的100-1000Hz高频、输送带的10-50Hz低频,以及机器人自身运动的20-100Hz共振频率。通常遵循ISO 16063-21标准设定为10Hz-2000Hz,确保涵盖本体结构、伺服系统、传感器等关键部件的共振点。

特定场景需调整频率范围:汽车白车身焊接机器人需覆盖冲压线的1500-2000Hz高频;重型工程机械焊接机器人需重点测试5-50Hz低频,因这类机器人常面临地面不平的低频晃动。

频率上限并非越高越好,需避免超出部件响应范围;下限需低于最低共振频率,确保捕捉基础振动特性,避免无效测试。

振动测试的加速度幅值与持续时间

加速度幅值反映振动强度,需结合工作载荷与环境严苛度设定。正弦振动中,功能测试(验证正常工作)用0.5g-2g低幅值,耐久测试(验证长期可靠性)用5g-10g高幅值;随机振动的均方根加速度为0.1g-5g,模拟实际环境能量分布。

持续时间与测试目的相关:功能测试10-30分钟快速验证实时性能;耐久测试2-24小时,模拟一周振动累积效应。如汽车生产线机器人每天工作8小时,耐久测试需覆盖24小时,确保长期稳定性。

幅值与持续时间需遵循“损伤等效”——实际每天5g振动1小时,测试可用10g振动30分钟,保证总损伤一致,避免过度或不足测试。

振动测试的方向与坐标轴定义

机器人振动是多方向的,需定义X(手臂伸展方向)、Y(垂直手臂水平方向)、Z(垂直地面方向)三个正交轴。每个方向单独测试,因不同方向振动影响不同:Z轴振动来自地面冲击,影响底座固定;X轴来自工件碰撞,考验臂部连接强度;Y轴来自摆动惯性,影响定位精度。

测试按单轴顺序进行,精准定位薄弱环节。部分严苛场景需增加复合方向测试(如X+Z轴同时振动),模拟实际多方向叠加的情况,确保测试全面性。

冲击测试的峰值加速度与脉冲波形

峰值加速度反映冲击强度,需匹配实际场景:半正弦脉冲(模拟工件突然停止)为50g-500g,方波脉冲(模拟刚性碰撞)为20g-200g,锯齿波脉冲(模拟线性减速)为10g-100g。

脉冲波形需与实际一致:末端碰撞为半正弦(力逐渐增减),底座受叉车撞击为方波(力瞬间达峰值)。波形错误会导致测试结果无法反映实际损伤,如用方波模拟末端碰撞,会高估冲击对结构的破坏。

峰值加速度需参考缓冲装置性能:带弹簧缓冲器的机器人用50g-100g,无缓冲的用200g-300g,验证结构抗冲击能力。

冲击测试的脉冲持续时间与次数

脉冲持续时间是冲击能量的维度,通常0.5ms-10ms。持续时间越短,能量越集中,损伤越大——末端碰撞约1-2ms,叉车撞击约5-10ms。测试需选择一致的持续时间,避免低估或高估影响。

冲击次数模拟实际频率,每个方向3次,因实际同一方向可能多次冲击(如每天2-3次工件碰撞)。次数需结合设计寿命:10年寿命、每天8小时的机器人,可设10次/方向,平衡测试成本与有效性。

测试环境的温湿度与电磁兼容性要求

温湿度需受控:温度15℃-35℃(避免材料弹性模量变化,如铝合金模量随温度升高降低),湿度45%-75%(防止电气部件受潮短路或静电干扰)。

电磁兼容性(EMC)需保障:测试设备的电磁辐射会干扰控制系统与传感器(如激光定位器),需用屏蔽室或滤波设备减少干扰。如测试带激光焊缝跟踪的机器人,屏蔽室可避免传感器信号误判,确保测试准确性。

试件的状态与安装要求

试件需为正常工作状态:安装所有原装部件(伺服电机、减速箱、焊接枪),连接全部线路,加载实际负载。若缺少部件或未加载,共振频率会偏离实际值(如未装焊接枪的大臂共振频率更高),导致测试失效。

安装方式与现场一致:底座用相同螺栓固定,扭矩符合要求(如M16螺栓200N·m)。安装不牢会导致额外位移,增加结构应力,影响结果准确性。

试件需提前运行2-4小时达正常工作温度(如电机40℃-60℃),因冷态与热态性能不同,热态测试更接近实际。

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要求

采样率需≥测试频率上限5倍(奈奎斯特定理):如2000Hz上限需10000Hz采样率,避免高频信号混叠。传感器选加速度传感器,量程覆盖测试幅值(如10g测试需≥15g量程)。

传感器安装在关键部位:底座(整体振动传递)、臂部连接点(结构强度)、末端(定位精度)、电机/减速箱(旋转部件振动)。

分析包括时域(查看波形是否符合要求,如正弦振动对称性)与频域(傅里叶变换识别共振点,计算放大倍数)。若共振放大倍数超3倍,说明结构有共振风险,需优化。

异常现象的判定准则

结构件异常:底座、臂部裂纹(渗透/超声检测)、变形(大臂弯曲超0.5mm)、螺栓松动(扭矩降10%以上),直接影响强度,判定不通过。

电气系统异常:电机无法启动、传感器信号丢失、控制系统报错、焊接参数波动(电流从200A变150A),导致无法工作,需立即停止测试。

运动精度异常:定位精度超设计值(如±0.1mm变±0.5mm)、重复定位精度下降(±0.05mm变±0.2mm),影响焊接质量(焊缝偏移、熔深不均),判定不通过。

此外,异常声音(减速箱异响)、温度异常(电机超额定10℃)需作为潜在问题信号,进一步分析排查。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