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电动机能效评估的国家标准和检测方法有哪些

时间:2025-07-23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电动机是工业生产中能耗占比最大的动力设备之一,其能效水平直接影响企业能源成本与碳排放强度。能效评估作为提升电动机节能水平的核心环节,需以明确的国家标准为依据,通过科学的检测方法验证实际性能。本文将系统梳理电动机能效评估的现行国家标准框架,以及实验室与现场场景下的具体检测方法,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实操性参考。

电动机能效评估的现行国家标准体系

当前我国电动机能效评估的国家标准主要围绕不同类型、功率范围的电动机制定,形成了覆盖中小型异步机、高压异步机、永磁同步机的完整框架。其中,GB18613-2020《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是应用最广泛的基础标准,适用于额定功率1.1kW~110kW、额定电压1000V及以下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明确了能效等级与限定值要求;GB30253-2013《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针对6kV、10kV电压等级、额定功率315kW~2500kW的高压电动机,填补了高压设备的能效标准空白;GB30254-2013《永磁同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则聚焦0.55kW~315kW的永磁同步电动机,顺应了高效电机的技术发展趋势。

这些标准均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IE能效等级体系,将电动机能效分为3个等级:1级为最高能效(对应IE4或更高),2级为节能评价值(对应IE3),3级为能效限定值(对应IE2),低于3级的电动机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例如GB18613-2020中,2极37kW电动机的1级能效效率≥95.4%,2级≥94.7%,3级≥93.6%;GB30253-2013中,6kV、500kW、4极电动机的1级效率≥96.0%,2级≥95.3%。

实验室能效检测的基础方法——负载法

实验室检测是电动机能效评估的“金标准”,主要依据GB/T1032-2012《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中的“负载法”开展。试验前需完成仪器校准:功率分析仪精度≥0.5级,扭矩转速传感器精度≥0.1级,直流电阻测试仪精度≥0.2级;同时控制环境条件:温度10℃~40℃,相对湿度≤85%,电源电压偏差≤±1%,频率偏差≤±0.5%。

试验流程分为两步:首先做空载试验——将电动机脱离负载,加额定电压运行至温度稳定,测量空载电流、空载功率,计算空载损耗(包括铁损、机械损耗);然后做负载试验——通过测功机给电动机施加不同负载(从额定负载的25%到125%,每25%一个工况),同步测量输入功率(功率分析仪)、扭矩(扭矩传感器)、转速(转速传感器),输出功率通过公式计算:输出功率=(扭矩×转速×2π)/60(单位:W)。

效率计算采用“直接法”:效率=(输出功率/输入功率)×100%。为提高精度,需对损耗进行分离:机械损耗可通过“低电压空载试验”估算(加0.5倍额定电压做空载,此时铁损可忽略,空载功率近似机械损耗);铁损=空载损耗-机械损耗;铜损则通过绕组直流电阻计算(R=ρL/S,需换算至75℃的标准温度),公式为铜损=I²R(I为定子电流)。

现场能效检测的常用技术与注意事项

工业现场中,大部分电动机无法拆卸至实验室检测,因此需采用便携式设备开展现场评估。常用设备包括:便携式功率分析仪(测输入功率)、无线扭矩转速传感器(测输出功率)、钳形电流表(测电流)、红外测温仪(测绕组温度)。

现场检测的核心方法有两种:一是“直接测量法”——将扭矩转速传感器安装在电动机与负载之间(如水泵、风机的联轴器处),实时采集扭矩和转速计算输出功率,同时用功率分析仪测输入功率,直接计算效率;二是“等效电路法”——通过测量空载电流、额定电流、绕组电阻,结合电动机等效电路模型(定子电阻、转子电阻、励磁阻抗)估算效率,这种方法无需断开负载,但精度略低(误差约±2%)。

现场检测需注意3点干扰问题:其一,谐波干扰——若电动机由变频器供电,需选用支持宽频率范围(0.1Hz~10kHz)的功率分析仪,并开启“谐波抑制”功能,避免高次谐波对输入功率测量的影响;其二,电压波动——需连续测量10分钟取平均值,排除电网电压瞬时波动的影响;其三,负载波动——应选择生产负载稳定的时段(如流水线恒定运行时),避免负载突变导致的效率偏差。

关键参数的测量与误差控制

能效检测的精度取决于关键参数的测量质量,以下是核心参数的测量要点:

输入功率测量:三相三线制电动机需用“两表法”(功率分析仪接A、C相电压,B相电流),三相四线制用“三表法”(接A、B、C相电压和电流);需确保电压线与电流线分开布置,避免电磁干扰,测量前需验证功率分析仪的“相位匹配”(如通入标准三相电源,确认功率因数显示正常)。

输出功率测量:扭矩转速传感器的安装是关键——需保证电动机、传感器、负载的同轴度(偏差≤0.05mm),否则会产生额外的机械损耗;传感器需定期校准(每年1次),避免扭矩漂移;对于无法安装传感器的设备(如封闭式压缩机),可通过“负载法”间接估算(如测量水泵的流量、扬程,计算轴功率)。

绕组电阻测量:需在电动机停机并冷却至环境温度后测量(或用红外测温仪测绕组温度,换算至75℃);直流电阻测试仪的测试电流需符合标准(如对于10kW电动机,测试电流≤10A),避免大电流导致绕组升温,影响电阻值准确性。

杂散损耗测量:杂散损耗是电动机运行中因漏磁场产生的额外损耗,GB/T1032-2012规定,对于额定功率≥1kW的电动机,杂散损耗可取额定负载时的0.5%;若需精确测量,可采用“反向功率法”——将电动机改作发电机运行,输入机械功率,测量输出电功率与损耗,间接计算杂散损耗。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