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掘进机(TBM)作为地下工程的“超级装备”,其能效水平直接关联施工成本、能源消耗与环保效益。第三方检测机构凭借独立、专业的优势,成为挖掘TBM能耗痛点、提供优化方案的核心力量。本文以实际工作场景为锚点,拆解第三方机构开展TBM能效评估的全流程,聚焦每个环节的关键动作与技术细节。
前期资料收集与人员筹备
开展评估前,需首先收集三类核心资料:一是TBM技术资料,包括型号、额定功率、各子系统(刀盘、推进、液压)参数及制造商提供的设计能效值;二是运行记录,涵盖近3个月的掘进日志、能耗账单、故障维修记录(重点关注刀具更换、液压泄漏等影响能效的事件);三是工程地质资料,如岩石抗压强度、粒径分布、地下水埋深等——地质条件是TBM能效的“先天变量”,硬岩与软土的能耗结构差异可达30%以上。
人员配置需覆盖多专业:机械工程师负责解读TBM结构与运行状态,能源检测师精通能耗计量与数据分析,地质顾问则能关联地质条件与能耗波动。此外,需提前校准检测仪器——功率分析仪需溯源至国家计量标准,流量压力传感器要在实验室完成精度测试(误差控制在±1%以内),避免因仪器偏差导致数据失效。
还要确认施工方的能耗计量方式:若采用传统电表(每月抄一次),需临时安装智能电表获取实时数据;若已有智能监测系统,需导出近1个月的分钟级能耗数据,确保覆盖不同工况。
现场工况调研与边界确认
抵达工地后,首先观察TBM的运行环境:隧道断面尺寸(影响刀盘受力面积)、通风效果(电机散热不良会增加能耗)、电压稳定性(波动超过±5%会降低电机效率)。比如某硬岩隧道的通风系统故障,导致电机温度升至130℃(设计上限120℃),能耗较正常情况高8%。
随后与施工方明确评估边界:是评估单台TBM的整体能效,还是针对刀盘驱动等特定子系统?是聚焦某段地质(如断层带)的能效,还是全工程段的平均值?边界不清会导致后续测试方向偏差——比如若要评估断层带的能效,需重点监测刀盘扭矩与推进力的波动,而非全段的平均数据。
还要关注辅助设备的能耗:通风机、照明、水泵虽占比小(约5%-10%),但长期运行的累积效应不可忽视。比如某隧道通风机每天运行20小时,功率50kW,月均能耗达3万kWh,占TBM总能耗的6%。
能效测试方案的定制化设计
基于前期资料与现场调研,确定测试参数:核心指标包括单位进尺电耗(kWh/m)、单位土方量能耗(kWh/m³)、各子系统能耗占比(刀盘、推进、液压、辅助)。其中,单位进尺电耗是最直观的能效指标,直接反映“挖1米隧道要花多少电”。
测试方法采用“工况匹配法”——仅选择TBM处于稳定掘进的时段(刀盘转速、推力、掘进速度恒定),避开停机、换刀、清渣等非稳定工况。比如某TBM的稳定掘进循环为1.5小时(从刀盘启动到推进完成一个行程),需连续跟踪3个循环,每个循环记录不少于50个数据点。
对于多模式TBM(如硬岩/软土双模式),需针对不同模式分别设计方案:硬岩模式下刀盘能耗占比约60%,需重点监测刀盘扭矩;软土模式下推进系统能耗占比约50%,需聚焦推进力与流量的匹配。
现场设备状态的前置核查
测试前必须核查TBM的“健康状态”,否则数据会因设备故障失真:一是刀具检查——若刀具磨损量超过设计值30%,刀盘切削阻力会增加20%-40%,比如某TBM的滚刀磨损达50mm(设计上限30mm),单位进尺电耗较新刀时高35%;二是液压系统检查——用红外测温仪检测软管接头,若温度异常(超过环境温度10℃),大概率存在泄漏,泄漏会导致液压泵效率下降15%以上;三是电气系统检查——用功率因数表测电机功率因数,若低于0.85,需调整电容补偿,否则电能转化效率会降低10%;四是冷却系统检查——若电机冷却水流量不足,温度每升高10℃,能耗增加3%。
润滑系统也不可忽视:齿轮箱润滑油的粘度若不符合要求(如冬季用了夏季油),摩擦损耗会增加10%左右。需取油样检测粘度与清洁度(NAS等级不超过8级)。
能效测试的现场实施与数据采集
测试时,在TBM电力输入端安装功率分析仪(监测总电量),液压泵出口安装流量压力传感器(计算液压能耗),刀盘驱动电机安装扭矩传感器(监测刀盘能耗),推进油缸安装位移传感器(记录进尺)。所有传感器需固定在振动小的位置,避免数据漂移。
同步记录施工参数:刀盘转速(r/min)、推进力(kN)、掘进速度(mm/min)、岩石粒径(用筛网测量,粒径越大说明切削阻力越大)。比如某硬岩隧道测试中,检测人员每15分钟记录一次数据,连续3天跟踪早班掘进,共采集120组有效数据。
测试过程中需专人盯守:每30分钟检查传感器接线是否松动,功率分析仪显示是否正常。若发现数据突变(如功率从120kW升至200kW),需立即核对TBM状态——大概率是刀盘卡岩,这类异常数据需标记并后续剔除。
数据清洗与能效指标计算
首先用“3σ原则”清洗数据:删除偏离平均值3倍标准差以外的异常值(如停机时的零功率、卡岩时的峰值功率)。比如某组功率数据的平均值为120kW,标准差10kW,那么超过150kW或低于90kW的数据会被剔除。
然后计算核心指标:单位进尺电耗=总电耗/总进尺;单位土方量能耗=(电耗+液压能耗折算)/(隧道断面面积×总进尺)——液压能耗折算公式为:(流量L/min×压力MPa×时间min)/600×0.85(效率系数)。比如流量100L/min、压力30MPa、时间60min,液压能耗为(100×30×60)/600×0.85=255kWh。
还要计算能效系数:实际能耗与理论能耗的比值(理论能耗由地质参数与设备参数计算得出)。比如理论能耗70kWh/m,实际85kWh/m,能效系数1.21,说明有21%的优化空间。
能效水平的对比与短板分析
将指标与三类基准对比:一是制造商设计值(如某型号TBM设计单位进尺电耗80kWh/m),二是行业标准(GB/T 37418-2019规定硬岩TBM上限100kWh/m),三是同类工程实际值(如同地质条件下其他TBM的75kWh/m)。
若指标高于基准,分析原因:刀盘能耗过高可能是刀具磨损或转速设置过高(如设计5r/min,实际用7r/min,切削阻力增加);液压能耗过高可能是泵压力设置超需求(设计35MPa,实际40MPa,泄漏增加);电机能耗过高可能是功率因数低(如0.8,需加电容补偿至0.9以上)。
若指标低于基准,也需验证:是否采用了节能技术(如变频电机、能量回收系统),或施工参数优化(如刀盘转速与推进力匹配)。比如某TBM用变频刀盘电机,单位进尺电耗比设计值低15%,因变频能根据负载调整转速,减少空载能耗。
合规性验证与问题确认
对照项目合同中的能效要求(如某地铁项目约定单位进尺电耗≤85kWh/m),或国家/地方法规(如部分地区要求大型设备能效达二级以上)。若测试结果为88kWh/m,需进一步核查:是地质变硬(岩石抗压强度从100MPa升至150MPa),还是施工参数调整不当(推进速度从50mm/min降至30mm/min,导致单位时间能耗不变但进尺减少)。
对于无明确合同要求的项目,参照行业最佳实践:国际隧道协会(ITA)指南规定,硬岩TBM最优单位进尺电耗60-80kWh/m,软土TBM40-60kWh/m。
若不符合合规要求,出具不符合项报告:明确不符合条款、测试结果、原因,与施工方沟通整改措施(如更换刀具、调整参数),整改后复测,确保达标。
针对性改进建议的提出
建议需具体可落地:刀具磨损问题,推荐更换耐磨性更好的合金刀具(如碳化钨滚刀),并缩短刀具检查周期(从每周1次改为每3天1次);刀盘转速过高,建议调至设计值5r/min,同时增加推进力(从2000kN增至2500kN),保持掘进速度不变;液压泄漏问题,更换泄漏的软管接头,每月检测液压油清洁度(保持NAS≤8级)。
电气系统优化:安装电容补偿装置,将功率因数从0.8提高到0.9以上,可降低电机能耗8%;冷却系统优化:增加冷却水流量,将电机温度控制在110℃以内,减少电阻损耗。
长期建议:安装智能能耗监测系统——在TBM上部署传感器,实时监测各系统能耗,及时预警异常(如功率突然升高)。某施工方安装后,每月减少10%能耗,因能及时发现液压泄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