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加工中心能效评估的标准依据有哪些

时间:2025-07-23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加工中心作为金属切削领域的核心装备,其能效水平直接影响工业生产的能源消耗与成本控制。第三方检测机构作为独立、公正的评估主体,开展加工中心能效评估时,需以明确、权威的标准为依据——这些标准既规定了能效测试的方法与边界,也明确了能效等级的量化指标,是保证评估结果科学性与可比性的关键。本文将系统梳理第三方检测机构常用的加工中心能效评估标准依据,涵盖基础通用、专用测试、等级划分、国际参考等多个维度。

基础通用能效标准:构建评估的底层逻辑

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加工中心能效评估的第一步,是明确“能效”的定义与计算逻辑,这需要依托基础通用能效标准。GB/T 22719-2008《工业用动力机器系统能效评价方法》是核心依据之一,该标准规定了动力机器系统(加工中心属于此类)的能效评价术语、方法及边界划分原则。

根据GB/T 22719,加工中心的能效需以“系统”为单位计算——边界需包含主传动系统(主轴电机、变速箱)、进给系统(进给电机、滚珠丝杠)、辅助系统(冷却泵、润滑泵、排屑机)及控制系统(数控系统、驱动器),确保覆盖所有能耗环节。能效计算公式为“系统能效=有效输出能量/系统输入总能量×100%”,其中有效输出能量指切削过程中用于去除材料的能量,输入总能量则是机床从电网吸收的总电能。

该标准还明确了“基准状态”的要求,比如环境温度需控制在10-35℃,电源电压波动不超过±5%,确保测试条件的一致性。第三方检测机构需先根据此标准划定评估边界、确认测试环境,为后续专项测试奠定基础。

加工中心专用能效测试标准:针对性的技术指引

针对加工中心的结构与运行特性,GB/T 34871-2017《加工中心能效测试方法》是第三方检测的“操作手册”。该标准由全国金属切削机床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专门解决加工中心能效测试的具体问题。

标准中明确了三类关键功率的测试方法:一是“待机功率”,即机床通电但未启动任何运动时的功率,测试时需关闭冷却、润滑等辅助系统,记录10分钟内的平均功率;二是“空运转功率”,指机床各轴在空载状态下按规定行程运行时的功率,比如X轴从原点运行至最大行程再返回,重复3次后取平均值,需覆盖主轴不同转速(如低、中、高转速);三是“切削功率”,即机床进行实际切削时的功率,需选择典型工件(如45钢方块),按照工艺参数(切削速度v=100m/min、进给量f=0.2mm/r、切削深度ap=2mm)进行切削,同时记录输入功率、切削力与切削速度,通过公式“有效切削功率=切削力×切削速度/60000”计算有效能量。

此外,标准还规定了“能效指数”的计算方法——能效指数=(有效切削功率/切削时输入总功率)×100%,这是评估加工中心能效的核心指标。第三方检测机构需严格按照此标准的步骤操作,比如切削测试需重复3次取平均值,避免单次测试的误差。

举个例子,某立式加工中心的切削输入功率为5kW,有效切削功率为3.5kW,其能效指数为70%,第三方检测机构需通过多次测试确认该数值的稳定性,再结合等级标准判定结果。

能效等级标准:明确评估的量化阈值

测试得到能效指数后,需对照等级标准判定加工中心的能效水平,GB/T 32099-2015《金属切削机床 能效等级》是主要依据。该标准将金属切削机床(包括加工中心)的能效分为3个等级:1级为国际先进水平,能效指数≥85%;2级为国内先进水平,能效指数≥75%;3级为合格水平,能效指数≥65%。

标准中还针对不同类型的加工中心(如立式、卧式、龙门式)制定了细分要求,比如龙门加工中心的1级能效指数要求≥80%(因龙门机床体积大、辅助系统能耗高),而立式加工中心的1级要求≥85%。第三方检测机构需根据加工中心的类型,选择对应的等级阈值。

需要注意的是,该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但部分地区的节能补贴或绿色制造认证要求加工中心达到2级及以上能效,因此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等级判定结果直接影响企业的政策申报与市场竞争力。

国际标准参考:与全球体系的衔接

若加工中心需出口至欧美或参与国际项目,第三方检测机构需参考国际标准。ISO 14955系列标准是机床能效评估的国际通用依据,其中ISO 14955-1:2012《机床 能效 第1部分:机器的能源消耗和效率的评估方法》与国内GB/T 34871高度对应,而ISO 14955-2:2014《第2部分:机床组的能源效率评估》则针对批量生产的机床组(如多条加工中心生产线)的能效评估。

ISO 14955-1中对“负载循环”的要求更详细——需模拟实际生产中的负载变化(如轻载、重载、idle状态的占比),计算“加权平均能效”,而国内标准目前主要采用恒定负载测试。第三方检测机构在处理出口订单时,需按照ISO标准的负载循环要求设计测试方案,比如某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加工中心生产线,负载循环为轻载30%、重载50%、idle20%,需分别测试不同负载下的功率,再计算加权平均能效。

此外,欧盟的EN 60034-30-1:2014《旋转电机 第30-1部分:效率分类》也需关注,该标准规定了电机的能效等级(IE1-IE4),而加工中心的主电机能效直接影响整机能效,第三方检测机构需确认电机符合对应IE等级,才能保证整机能效达标。

配套检测方法标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能效测试的准确性依赖于参数测量的精准度,这需要配套的检测方法标准支持。GB/T 16656-2017《工业自动化系统与集成 机床数值控制 坐标系和运动命名》是基础——该标准明确了加工中心各轴的坐标系(如X轴为工作台左右移动,Y轴为前后移动,Z轴为主轴上下移动),确保测试时运动方向的一致性,避免因轴定义混乱导致的功率测试误差。

电机功率测试需参考GB/T 1032-2012《三相异步电动机试验方法》,该标准规定了电机输入功率的测试方法(如用功率分析仪测量电压、电流计算功率),以及输出功率的测试方法(如扭矩仪测量扭矩与转速计算输出功率)。第三方检测机构需用符合GB/T 1032要求的设备(如精度0.5级的功率分析仪)进行测试,确保电机功率数据的准确性。

此外,GB/T 2900.60-2002《电工术语 机床电气》明确了“输入功率”“空载功率”“切削功率”等术语的定义,避免因术语理解差异导致的评估偏差。比如“输入功率”是指机床从电网吸收的总功率,包括主电机、进给电机、辅助电机及控制系统的功率,第三方检测机构需通过总电源处的功率分析仪测量,而非仅测量主电机功率。

行业特定标准:适配不同应用场景

针对特殊类型的加工中心,行业标准提供了更具体的评估依据。比如JB/T 12943-2016《高速加工中心 能效测试方法》,针对高速加工中心(主轴转速≥10000rpm)的特性,调整了空运转功率的测试要求——需测试主轴在50%、80%、100%额定转速下的空运转功率,而非仅测试额定转速,因为高速主轴的功率随转速变化更明显。

再比如JB/T 13012-2017《五轴联动加工中心 能效评价方法》,针对五轴加工中心多轴联动的特性,能效计算需考虑各轴的同步运动功率。比如五轴联动加工时,X、Y、Z轴与A、C轴同时运动,进给功率是各轴功率的叠加,该标准规定了联动时功率的测量方法(如用多通道功率分析仪同时测量各轴电机的功率),以及能效指数的计算方式(有效切削功率除以联动时的总输入功率)。

这些行业标准是对通用标准的补充,第三方检测机构在评估高速、五轴等特殊加工中心时,需结合行业标准调整测试方案,确保评估结果符合实际应用场景的要求。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