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联合收割机振动与冲击测试的第三方检测标准及实施要点解析

时间:2025-07-23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联合收割机是农业生产中集收割、脱粒、清选、卸粮于一体的高效核心装备,作业时受土壤阻力、作物喂入波动、机械运动惯性等因素影响,整机及关键部件会产生持续振动与瞬时冲击,直接关系到零部件疲劳寿命、驾驶员舒适性及作业安全性。第三方检测作为独立公正的质量评价环节,需依托完善的标准体系与规范的实施流程,对振动冲击指标进行科学测量与判定,为产品定型、质量验证及故障改进提供客观依据。

联合收割机振动与冲击测试的标准体系构成

国内联合收割机振动与冲击的第三方检测主要依托两类标准:一是专门针对振动测量方法的基础标准,如GB/T 21955-2008《联合收割机 振动测量方法》,明确了术语定义、仪器要求、测量位置及试验步骤,是现场作业工况振动测试的核心依据;二是涉及安全与可靠性的综合性标准,如GB/T 10395.12-2010《农林拖拉机和机械 安全技术要求 第12部分:联合收割机》,其中第5.7条对驾驶员位置的振动限值提出强制性要求,直接关联产品安全认证。

国际层面常用参考标准包括ISO 5008:2007《农业机械 振动测量 实验室方法》(适用于台架试验)、OECD《农业拖拉机和机械试验规程》(针对出口产品的作业振动测试)。部分地方或企业标准会在国家标准基础上细化要求,如江苏省DB32/T 3792-2020《自走式小麦联合收割机 质量评价技术规范》,对振动限值的要求比GB/T 21955低10%,用于当地补贴产品检测。

需注意不同标准的适用场景差异:GB/T 21955侧重田间实际作业工况,ISO 5008针对实验室可控环境,第三方检测需根据委托需求(如产品定型、出口认证)选择对应标准,确保结果的针对性。

标准中振动与冲击的核心指标及限值要求

振动测试的核心指标是振动加速度有效值(RMS),反映振动的平均能量水平,直接关联人体舒适性与零部件疲劳寿命。以GB/T 21955-2008为例,驾驶员座椅坐垫上方中心位置的振动加速度有效值,在小麦满负荷作业工况下需≤4.9m/s²(约0.5g);发动机与机架连接支架处的有效值≤9.8m/s²(1.0g),防止动力振动过度传递至整机。

冲击测试的核心指标是冲击加速度峰值(Peak)与持续时间:峰值反映瞬时冲击力大小,持续时间体现冲击剧烈程度。GB/T 10395.12-2010规定,割台升降、卸粮等动态工况下,割台横梁、粮箱支座等关键结构件的冲击峰值≤24.5m/s²(2.5g),持续时间<10ms,避免瞬时冲击导致零部件断裂。

部分标准还对振动频率范围提出要求,如ISO 5008规定测量频率1-2000Hz:1-80Hz低频振动影响人体腰椎、颈椎舒适度,80-2000Hz高频振动易引发轴承、齿轮等部件共振,需分别统计分析,不能仅看总有效值。

测试前的样机与环境准备要点

样机状态需符合出厂要求:发动机需磨合至规定小时数(通常50小时),燃油、润滑油、冷却液加注至刻度线;割台、脱粒滚筒、清选筛等工作部件调整至正常作业位置,紧固件无松动(用扭矩扳手检查关键螺栓扭矩)。

载荷准备需模拟实际作业:测试小麦联合收割机时,粮箱需装载至额定容量的80%(如3m³粮箱装2.4m³小麦),割台喂入的小麦需符合GB/T 2983-2008要求(含水率12%-14%,千粒重40g左右);运输工况测试时,自走式机型需空载,牵引式机型需连接额定重量拖车(如5吨拖车)。

环境条件需满足标准要求:实验室测试温度15-35℃、相对湿度40%-80%,振动台面平整度误差<0.1mm,背景振动<被测信号10%;现场测试需选典型麦田(土壤硬度1.5-2.5MPa,用土壤硬度计测量),地面坡度<2°,避免地形起伏引入额外振动。

传感器的选型、布置与校准规范

传感器需选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频率响应1-2000Hz(覆盖联合收割机主要振动区间),灵敏度100-500mV/g,量程≥50g(满足冲击峰值要求)。电容式传感器虽精度高,但易受温度影响,不适合田间测试。

布置位置需遵循“振动传递关键节点”:驾驶员座椅处传感器固定在坐垫中心(贴合人体受力点),发动机支架处安装在连接螺栓上(测动力振动输出),粮箱底部四角各布一个(测载荷振动分布),割台升降油缸支座处布传感器(测液压动作冲击)。安装需用磁座或螺栓刚性固定,非金属部位(如座椅)用专用粘接剂,防止松动。

校准需用标准振动校准器(如B&K 4294),测试前输入50Hz、1g标准信号,校准后系统误差<2%;测试中每2小时重新校准一次,防止传感器漂移。校准数据需记录在检测报告中,作为结果有效性的依据。

测试工况的选择与操作要求

需覆盖“典型工况”:作业工况包括满负荷收割(割台、脱粒、清选同时运行,粮箱持续装载)、割台升降(从最低到最高再降至最低,重复3次)、卸粮(完整卸粮流程);运输工况包括公路运输(铺装路面30km/h匀速)、田间转移(未铺装道路10km/h)。

每个工况的测试时间需符合标准:满负荷收割测5分钟(获取稳定数据),割台升降测每次全过程(约10秒/次),卸粮测完整周期(约30秒),运输工况行驶≥1公里(覆盖不同路面)。

操作需模拟实际作业:驾驶员收割时保持割茬高度8-10cm,喂入量不超额定110%;运输时不急加速、急刹车,避免额外冲击。测试过程需用视频记录操作流程,作为结果溯源的依据。

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关键要点

数据采集用多通道动态信号分析仪(如NI cDAQ-9178),采样频率设为被测信号最高频率的2.56倍(如2000Hz信号设5120Hz),避免信号混叠。

振动数据处理计算有效值(RMS):公式为RMS=√[(1/T)∫₀^T a(t)²dt],其中a(t)是瞬时加速度,T是采样时间。多通道数据需分别计算各通道RMS,统计最大、最小、平均值。

冲击数据处理提取峰值与持续时间:峰值是冲击最大瞬时值,持续时间是加速度超阈值(如1.5g)的时间间隔。处理时用峰值保持功能,并用低通滤波器(2000Hz)滤除高频噪声。

数据有效性需遵循“三不原则”:不用中断数据(传感器脱落)、不用干扰数据(手机信号杂波)、不用异常数据(驾驶员误操作)。异常数据需剔除并重新测试,确保结果可靠性。

测试结果的判定依据与注意事项

结果判定严格对照标准限值:如GB/T 21955测试中,驾驶员座椅作业工况RMS≤4.9m/s²,运输工况≤2.94m/s²(0.3g);发动机支架RMS≤9.8m/s²;割台升降冲击峰值≤24.5m/s²。

需注意作物类型的影响:玉米联合收割机喂入量更大(5-10kg/s),粮箱载荷更重,振动有效值可能比小麦机型高10%-15%,判定时需用作物修正系数(如玉米机型限值可放宽10%)。

结果分析需结合结构设计:若驾驶员座椅振动超标,可能是座椅减振器弹簧刚度不足,或发动机减振垫老化导致动力振动传递至驾驶室;第三方检测需在报告中注明振动传递路径,为企业改进提供方向,而非仅给出“合格/不合格”结论。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