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起重机是船舶货物装卸、设备吊运的核心装备,其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船员生命安全、货物完整性及船舶运营效率。因长期受海洋环境腐蚀、频繁载荷冲击等因素影响,定期开展安全性能测试是排查隐患、保障运行的关键。本文围绕测试流程的全环节及现场实操要点展开,梳理具体步骤与注意事项,为检测人员提供可落地的操作指南。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前期准备是测试准确性与安全性的基础,需从资料、场地、工具、人员四方面落实。资料审查需收集设备出厂合格证、制造监督检验证书、历年维护记录及前次检测报告,重点核查设计载荷、使用年限及历史故障(如曾因起重臂变形维修需标注);场地勘查需确认船舶停靠码头的水深≥满载吃水+0.5米,起重臂旋转范围50米内无输电线、灯塔等障碍物,地面操作区需平整(承载力≥测试载荷1.5倍);工具校准要求拉力计、挠度仪、绝缘电阻测试仪等计量器具在检定有效期内,误差≤±1%,且提前24小时置于现场适应环境温度;人员配置需确保测试组长持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证(Q1/Q2),操作员、信号工、安全员均持证上岗,且提前1天熟悉测试方案与应急流程。
基础性能的逐项核查
基础性能检测聚焦结构完整性与基本运行状态。外观检查需用磁粉探伤仪排查起重臂、塔身焊缝,若发现裂纹(哪怕0.5mm细缝)需标记;用直尺测量结构件直线度,变形量超设计值1%则判定为不合格。尺寸校验用激光测距仪测起重臂有效长度、起升高度,如某型机设计长度25米,实测需在24.8-25.2米内。机构运行试验需空载启动起升、变幅、旋转机构各3次,检查钢丝绳断丝数(≤总丝数10%)、卷筒排绳整齐度,电机运行电流需在额定值±5%内,若有异响需拆机检查轴承齿轮啮合情况。
关键部件的载荷测试
载荷测试是验证设备承载能力的核心环节,分额定、动载、静载三步。额定载荷测试用标准砝码逐步加载至100%,起升1米停留30秒,测起升速度(如设计20m/min,实测需18-22m/min),用挠度仪测起重臂最大挠度(允许值为长度1/150,即25米臂允许167mm)。动载试验加载至110%,做“起升-变幅-旋转”组合动作3次,用加速度传感器测起重臂顶端振动加速度(≤0.1g),同时查轴承温度(运行1小时后≤环境温度+30℃)。静载试验加载至125%,保持10分钟,用百分表测永久变形(如起重臂变形≤0.3mm),卸载后检查结构有无裂纹。
制动系统的可靠性验证
制动系统是防止重物坠落、机构溜车的关键。起升机构测试用100%额定载荷起升1米后制动,测吊钩下滑量(≤额定速度1%,如20m/min的下滑量≤33mm)。变幅机构在最大幅度位置加载额定载荷,变幅至终点后制动,查起重臂回缩量(≤50mm)。旋转机构在额定速度下制动,测回转平台溜转角度(≤5度)。若制动失效,需拆解检查刹车片磨损(厚度≤原厚度50%需更换)、制动轮表面粗糙度(Ra≤6.3μm)。
电气控制系统的安全检查
电气系统需验证绝缘、保护与限位功能。绝缘电阻测试断开电源,用500V测试仪测动力电路对地电阻(≥0.5MΩ)、控制电路(≥1MΩ)。过载保护测试用调压器模拟电机过载,电流达额定1.25倍时,过载继电器需10秒内断电。限位开关测试手动触发起升高度、变幅、旋转限位,对应的机构需立即停止,若限位失效需更换触点或调整安装位置。
应急装置的功能验证
应急装置是突发情况的最后防线。紧急停止按钮需在驾驶室、地面操作站分别测试,按下后所有机构需0.5秒内停机,按钮需有红色标识与防护罩。备用电源(如蓄电池)测试切断主电源,检查应急下降装置能否将吊钩降至地面,速度需在设计值±20%内。防坠安全器(塔式机)用模拟坠落装置测制动距离(额定速度0.6m/s时,需0.15-0.4m)。
现场检测的注意事项
环境控制方面,风速超10m/s(5级风)、雨天雪天(设备表面积水/雪)、夜间照度<200lux时需停止测试。人员防护需穿救生衣、戴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安全带(固定在牢固结构),测试区用警示带围起,无关人员禁止入内。操作规范要求操作员严格按手册流程,不得突然加载/卸载,密切关注仪表读数(如电流异常立即停机)。数据记录需填写《测试记录表》,记清时间、温度、风速、载荷、读数及签字,数据真实(挠度取3次平均),归档保存≥5年。突发情况处理:若结构变形/焊缝开裂,立即停机撤离,通知船方整改;电气短路需断主电,由电工处理;人员受伤启动救援预案,保护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