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院所资讯 > 行业百科
行业百科

地表水污染指标监测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实践分析

时间:2025-06-26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地表水污染指标监测对于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详细探讨地表水污染指标监测的关键技术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实践情况,包括各项技术的原理、优势,应用中的案例、成效等,为相关领域进一步了解和提升地表水污染指标监测工作提供全面且深入的参考。

一、地表水污染指标监测概述

地表水污染指标监测是对地表水体中各类可能反映污染程度及性质的指标进行检测与分析的工作。地表水体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等多种类型。常见的污染指标有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总磷、总氮等。这些指标的变化能直观反映水体受污染的状况。例如,化学需氧量高意味着水体中有机物含量较多,可能存在大量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排放等情况。准确监测这些指标是后续采取合理治理措施的基础,能帮助我们精准定位污染源头,评估污染危害程度等。

在实际监测工作中,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与标准。不同地区、不同用途的水体可能有相应的具体要求。比如饮用水源地的地表水体,对于各项污染指标的限值要求就更为严格,以保障居民能用上安全、清洁的饮用水。而一般景观用水的地表水体,其污染指标要求相对会宽松一些,但同样也需要进行定期监测以维持其基本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二、化学需氧量(COD)监测技术

化学需氧量(COD)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常用的COD监测技术有重铬酸盐法和高锰酸钾法等。重铬酸盐法是经典的测定方法,其原理是在强酸加热条件下,用重铬酸钾作为氧化剂,将水体中的有机物氧化,通过测定剩余重铬酸钾的量来计算COD值。这种方法准确度高,但操作相对复杂,且需要使用大量的浓硫酸等危险化学品,对实验环境和人员操作要求较高。

高锰酸钾法相对来说操作较为简便,它是以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对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氧化,然后根据高锰酸钾的消耗量来确定COD值。不过,高锰酸钾法的准确度相较于重铬酸盐法略低一些,通常适用于对COD值要求不是特别精确的初步监测或现场快速监测等情况。例如在一些小型河流或池塘的日常巡查监测中,高锰酸钾法就可以发挥其快速简便的优势,能及时发现水体中有机物含量是否有明显异常变化。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基于仪器分析的COD监测新技术,如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这种方法利用特制的消解管和分光光度计,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完成对水样的消解和COD值的测定,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而且减少了对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更加环保和安全。它在一些大型污水处理厂的进出水监测以及环境监测站的常规监测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生化需氧量(BOD)监测技术

生化需氧量(BOD)反映的是水体中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其监测技术主要基于微生物对有机物的降解作用。传统的BOD监测方法是五日生化需氧量法(BOD5),即将水样在特定条件下培养五天,测量培养前后溶解氧的差值,以此来计算BOD值。这种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水体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但存在监测周期长的明显缺点,在一些需要快速获取监测结果的场合就不太适用。

为了克服BOD5方法的不足,现在也有一些新型的BOD监测技术在研发和应用。比如微生物传感器法,它是利用固定在传感器上的微生物与水样中的有机物发生反应,通过检测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电流或其他信号变化来测定BOD值。这种方法监测周期短,通常在数小时内就能得到结果,而且可以实现连续监测,对于实时掌握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情况非常有帮助。不过,微生物传感器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传感器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问题,需要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等。

此外,还有一些基于光学原理的BOD监测技术在探索之中,例如通过检测水样中有机物对特定波长光线的吸收或散射变化来间接推算BOD值。这些新技术有望在未来进一步完善和推广,为BOD监测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高效的手段。

四、氨氮监测技术

氨氮是地表水体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其主要来源包括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以及部分工业废水等。氨氮监测技术有多种,其中纳氏试剂比色法是较为常用的一种。该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纳氏试剂与氨氮反应生成有色络合物,然后通过比色分析来确定氨氮的含量。纳氏试剂比色法操作相对简单,准确度也比较高,在一般的环境监测实验室以及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监测中应用广泛。

水杨酸分光光度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氨氮监测技术。它是以水杨酸和次氯酸钠为主要试剂,与氨氮反应生成蓝色的靛酚蓝,再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来计算氨氮含量。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相较于纳氏试剂比色法,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比如对高浓度氨氮水样的测定效果更好,而且试剂的稳定性相对较高。不过,两种方法都需要注意避免水样中的干扰物质影响测定结果,在实际操作中通常需要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去除可能存在的悬浮物、有机物等干扰因素。

除了上述比色法外,还有基于离子选择电极的氨氮监测技术。这种技术是利用氨氮离子与电极表面的敏感膜发生作用,产生电位变化,通过测量电位变化来确定氨氮含量。离子选择电极法具有实时监测、不需要复杂的比色设备等优点,在一些现场监测和在线监测的场景中应用较为合适,比如在河流入海口等对氨氮浓度变化需要实时掌控的地方。

五、总磷、总氮监测技术

总磷和总氮也是地表水污染的重要指标。对于总磷的监测,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利用钼酸铵与水样中的正磷酸盐反应生成磷钼酸杂多酸,再通过还原剂将其还原为蓝色的磷钼蓝,最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其吸光度来计算总磷含量。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在各类水体的总磷监测中应用广泛。

在总氮监测方面,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将水样与碱性过硫酸钾在高温高压下进行消解,使水样中的有机氮、氨氮等各种形式的氮全部转化为硝酸盐氮,然后通过分光光度计测量硝酸盐氮的含量来计算总氮值。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虽然能准确测定总氮含量,但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消解不完全或消解过度等问题,否则会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总磷、总氮监测技术,比如基于流动注射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将水样连续注入到一个流动系统中,在流动过程中完成对水样的消解、反应和测定等一系列操作,大大提高了监测效率,并且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它在一些大型环境监测项目以及污水处理厂的水质监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

六、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应用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是将多种水质监测技术集成在一起,实现对地表水体污染指标的自动、连续监测的设备。它通常由采样单元、分析单元、数据处理单元和传输单元等组成。采样单元负责采集水样,分析单元运用各种监测技术对水样进行分析测定,数据处理单元对测定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传输单元则将数据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等。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地表水污染指标监测中有诸多优势。首先,它能够实现连续监测,不像传统的人工采样监测那样只能获取某个时间点的水样数据,而是可以实时掌握水体污染指标的变化情况。其次,它可以减少人工操作带来的误差,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在一些重要河流的关键断面设置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后,能够及时发现水质的突然变化,如氨氮浓度突然升高可能意味着上游有新的污染源出现,这样就可以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然而,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设备的维护成本较高,需要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更换试剂等。而且在一些复杂环境下,如暴雨天气或河流高水位期,采样单元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采样不准确或无法采样等情况。但总体来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地表水污染指标监测中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

七、地表水污染指标监测的现场应用实践

在实际的地表水污染指标监测现场应用中,不同场景下会采用不同的监测技术和策略。以河流污染监测为例,在河流的上游、中游和下游通常会设置不同的监测点。上游监测点主要关注是否有新的污染源进入河流,一般会采用快速简便的监测技术,如高锰酸钾法测定COD、纳氏试剂比色法测定氨氮等,以便能快速发现异常情况。

中游监测点则更注重对水体污染指标的准确测定,可能会采用重铬酸盐法测定COD、钼酸铵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磷等较为准确的监测技术,因为中游是河流的主体部分,准确了解其污染状况对于整个河流的治理至关重要。

下游监测点除了关注常规污染指标外,还会重点关注一些经过河流混合、降解等过程后形成的新的污染指标或变化情况。比如在一些工业废水排放较多的河流下游,可能会出现一些难降解有机物或重金属离子的累积,这时就需要采用针对性的监测技术,如基于仪器分析的新型COD监测技术、离子选择电极的氨氮监测技术等来进行监测。

在湖泊污染监测方面,由于湖泊水体相对静止,其污染分布可能不太均匀,所以在监测时需要在湖泊的不同区域设置多个监测点,采用多种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湖泊的污染状况。例如,在湖泊的中心区域可能采用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进行连续监测,而在湖泊的边缘区域则可能采用人工采样结合传统监测技术的方式进行监测。

八、不同监测技术的协同应用

在地表水污染指标监测中,单一的监测技术往往难以满足全面、准确监测的要求。因此,不同监测技术的协同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在对一条河流的污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时,既需要采用化学需氧量(COD)监测技术来了解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又需要采用生化需氧量(BOD)监测技术来掌握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判断水体受污染的程度以及有机物的可降解性。

再比如,在监测氨氮含量时,纳氏试剂比色法和水杨酸分光光度法可以结合使用。当水样中氨氮浓度较低时,可以先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进行初步测定,若发现测定结果接近临界值或存在疑问时,再采用水杨酸分光光度法进行进一步的测定,这样可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同样,在总磷、总氮监测方面,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和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也可以协同应用。先通过钼酸铵分光光度法对总磷进行快速测定,若发现总磷含量异常高或存在疑问时,再通过碱性过硫酸钾消解分光光度法进行更深入的测定,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无误。不同监测技术的协同应用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从而实现对地表水污染指标的全面、准确监测。

此外,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也可以与传统的人工采样监测技术相结合。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负责连续监测水体污染指标的变化情况,而人工采样监测技术则可以在特定时间点进行深入的分析测定,如对一些新出现的污染指标或异常情况进行详细的实验室分析,这样两者结合可以更好地掌握地表水体的污染状况。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