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三方检测中凿岩机安全性能测试的核心指标及判定标准探讨

时间:2025-07-23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在矿山、基建等工程领域,凿岩机是破碎岩石的核心设备,其安全性能直接关系到操作者生命安全与工程进度。三方检测作为独立、公正的质量验证环节,需通过科学指标与标准判定凿岩机的安全可靠性。本文聚焦三方检测中凿岩机安全性能测试的核心指标,结合现行国家标准与行业实践,详细解读各指标的测试方法与判定依据,为检测机构、生产企业及使用方提供专业参考。

机械安全:防护装置与运动部件的有效性

机械安全是凿岩机安全测试的基础,核心在于防止操作者接触旋转、往复等运动部件。根据GB 12265.1《机械安全 防护装置 第1部分:设计与制造的通用要求》,防护装置需满足“有效隔离”原则——针对钻杆旋转、齿轮传动等危险部位,防护装置应覆盖全部危险区域,且具备足够的机械强度。例如,钻杆防护套需采用厚度不小于2mm的钢板制成,安装时用M8螺栓固定,扭矩达到15N·m以上,确保受外力冲击时不松动。

判定防护装置有效性时,需检查其完整性与闭合性:若防护装置为可开启式,应设置联锁装置——当防护装置打开时,凿岩机无法启动;若为固定式,需用手拉动防护装置,确认无松动或变形。对于运动部件的暴露风险,需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当钻杆伸出至最大长度时,防护套应能同步延伸,确保钻杆旋转部分无外露;齿轮箱的防护盖需完全覆盖齿轮啮合区域,缝隙不超过5mm(防止手指伸入)。

此外,运动部件的润滑系统也需检测:齿轮箱的润滑油位需在油标刻度范围内,密封件无泄漏——若润滑油泄漏至运动部件表面,易导致操作者滑倒或部件锈蚀,影响安全运行。测试时用试纸擦拭密封处,无油迹即为合格。

对于手持式凿岩机,需额外检查手柄的防滑设计:手柄表面需有深度不小于1mm的防滑纹路,材质为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握持时摩擦力≥10N(用拉力计测试),防止操作时设备脱手。

电气安全:绝缘与接地的可靠性

电气安全是电动凿岩机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触电风险。根据GB 5226.1《机械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额定电压超过50V的设备,绝缘电阻需≥1MΩ(用500V兆欧表测试);接地电阻需≤4Ω(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试)。

绝缘电阻测试步骤需严格遵循标准:断开设备电源,拆除所有外部接线,将兆欧表的L端接相线(或直流正极),E端接机身金属外壳,匀速转动兆欧表手柄(120转/分钟),读取1分钟后的数值。若设备带有控制电路,需同时测试控制电路与机身的绝缘电阻,要求≥0.5MΩ。例如,某电动凿岩机的主电路绝缘电阻测试值为2.5MΩ,控制电路为1.2MΩ,均符合要求。

接地电阻测试需注意电极布置:将测试仪的E端接机身接地端子,P端接辅助电极(距机身20m),C端接辅助电极(距机身40m),确保电极与地面接触良好(可浇水湿润)。测试读数若为3.2Ω,符合≤4Ω的标准;若读数超过限值,需检查接地端子的连接是否牢固(如螺栓扭矩是否达到10N·m),或接地极的埋深是否足够(≥0.8m)。

此外,电气线路的防护也需检测:电源线需采用橡套软电缆(GB/T 5013.2),线芯截面积≥1.5mm²(对应额定电流10A),电缆外皮无破损或老化——若电缆外皮开裂,内部线芯暴露,易引发短路或触电事故。测试时用游标卡尺测量线芯直径,确认截面积符合要求;用拉力计拉动电缆接头,拉力达到50N时无脱落即为合格。

操作安全:控制装置与紧急停止的合理性

操作安全聚焦“人机交互”的安全性,核心是让操作者能轻松、准确地控制设备,且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停机。根据GB/T 14775《操纵器一般人类工效学要求》,操作手柄的安装高度需在1.2m至1.5m之间(对应操作者站立时的手臂自然下垂位置),操作力≤100N(用测力计测试);按钮类操纵器的操作力≤50N,行程≤10mm。

以手持式凿岩机为例,手柄的握持直径需在30mm至40mm之间(符合成人手掌尺寸),手柄与机身的夹角为15°至30°(减少手腕弯曲度)。测试时让操作者模拟实际操作,若手腕保持自然状态,且连续操作10分钟无明显疲劳,即为符合工效学要求。

紧急停止装置是操作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需符合GB 16754《机械安全 急停 设计原则》:装置需为红色蘑菇头按钮,安装在操作者双手易触及的位置(距操作手柄≤300mm),按下后能切断所有动力源(电气、气动或液压),且释放后不能自动恢复——必须手动复位才能重新启动。

测试紧急停止功能时,需模拟两种场景:一是设备正常运行时,按下急停按钮,钻杆需在0.5秒内停止旋转,压缩空气或液压油供应中断;二是设备出现异常(如钻杆卡滞)时,急停按钮需能强制切断动力,防止设备过载损坏或操作者受伤。若急停按钮按下后,设备仍有残余运动(如钻杆继续旋转1秒以上),则判定为不合格。

振动与噪声:操作者健康的防护要求

振动与噪声是长期影响操作者健康的隐性风险,三方检测需按“接触限值”判定。对于手传振动,根据ISO 5349-1《机械振动 手传振动 第1部分:测量与评价指南》,每天8小时暴露的加权加速度级需≤5m/s²;对于噪声,根据GBZ 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操作者位置的等效连续A声级需≤85dB(A)。

手传振动测试需遵循ISO 8041-2005《机械振动 人体暴露于振动的测量 第1部分:一般要求》:将加速度传感器用磁座固定在操作手柄的握持位置(与操作者手掌接触处),测量三个正交方向(x:沿手柄轴向;y:水平垂直轴向;z:垂直方向)的振动加速度,然后按加权因子计算总加权加速度级(x方向加权因子1,y方向0.5,z方向0.2)。例如,某凿岩机的x方向加速度为4.2m/s²,y方向为3.0m/s²,z方向为2.5m/s²,总加权加速度级为4.2 + 3.0×0.5 + 2.5×0.2 = 6.2m/s²,超过5m/s²的限值,需整改(如增加手柄减震套)。

噪声测试需按GB/T 3768-2017《声学 声压级的测定 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精密法》:将声级计置于操作者耳朵位置(距机身1m,高度1.5m),选择A计权网络,测量10分钟的等效连续声压级。若测试值为88dB(A),超过85dB(A)的限值,需要求生产企业增加消声装置(如在气动马达进气口安装消声器),或提醒使用方为操作者配备耳罩(降噪值≥20dB)。

需注意的是,振动与噪声的测试需在设备满负荷工作状态下进行(如钻凿硬度为f8的岩石),否则测试结果会偏离实际使用场景。例如,若在空载状态下测试噪声,值为75dB(A),但满负荷时可能达到90dB(A),需避免“空载达标、重载超标”的情况。

气动/液压系统:压力与泄漏的安全控制

气动与液压凿岩机的动力系统安全,核心是控制压力与泄漏。根据GB/T 7932《气动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气动系统的工作压力需≤0.8MPa(常用0.6MPa),耐压测试压力为1.5倍工作压力(0.9MPa),保持5分钟无泄漏或变形;根据GB/T 3766《液压传动 系统及其元件的通用规则和安全要求》,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需≤31.5MPa(常用16MPa),耐压测试压力为1.5倍工作压力(24MPa),保持10分钟无泄漏。

压力测试需使用压力试验机或专用试压泵:将设备的进气口/进油口连接至试压装置,缓慢升压至测试压力,保持规定时间。测试时需检查气缸、油缸、软管、接头等部件:若气动软管出现膨胀(直径增大超过5%),或液压油缸密封处有油迹,即为不合格。例如,某液压凿岩机的工作压力为16MPa,测试压力24MPa,保持10分钟后,油缸密封处无油迹,软管无膨胀,判定为合格。

泄漏测试分为外部泄漏与内部泄漏:外部泄漏用皂液法(气动系统)或目视法(液压系统)——气动系统在接头、阀门处涂抹皂液,无气泡产生;液压系统观察密封处,无油液渗出。内部泄漏需测试系统的压力下降率:气动系统关闭进气阀后,压力从0.6MPa下降至0.5MPa的时间需≥5分钟;液压系统关闭截止阀后,压力从16MPa下降至15MPa的时间需≥10分钟。若气动系统的压力下降时间为3分钟,说明存在内部泄漏(如气缸密封件损坏),需更换密封件。

此外,气动系统的排气口需安装消声器(符合GB/T 14042《气动消声器 性能试验方法》),消声器的降噪值≥20dB(A),防止排气噪声过大影响操作者听力;液压系统的油箱需安装液位计与空气滤清器,液位计能清晰显示油位(范围在1/2至2/3之间),空气滤清器的过滤精度≥10μm,防止杂质进入系统导致元件磨损。

材料与结构:强度与连接的稳定性

材料与结构强度是凿岩机长期安全运行的保障,需测试机身、钻杆连接、焊接部位等关键部件的强度。根据GB/T 700《碳素结构钢》,机身常用的Q235钢需满足屈服强度≥235MPa,抗拉强度≥375MPa;钻杆连接螺纹(如M24×2)需满足扭转强度≥300N·m(用扭矩扳手测试)。

机身强度测试用万能试验机:取机身的代表性样品(如厚度10mm的钢板),加工成标准拉伸试样(直径10mm,标距50mm),进行拉伸试验。若试样的屈服强度为240MPa,抗拉强度为380MPa,均符合Q235钢的要求。对于焊接部位,需用超声波探伤仪(GB/T 11345《焊缝无损检测 超声检测 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检测内部缺陷:焊缝内部的裂纹、未熔合等缺陷尺寸需≤φ3mm,缺陷面积≤焊缝面积的5%。例如,某机身的焊缝探伤时,发现一处φ2mm的未熔合缺陷,判定为合格;若缺陷尺寸为φ4mm,则需重新焊接。

钻杆连接的稳定性测试:将钻杆拧入凿岩机的夹头,用扭矩扳手拧紧至设计扭矩(如M24螺纹为300N·m),然后施加反向扭矩直到螺纹松动,记录松动扭矩——若松动扭矩≥270N·m(设计扭矩的90%),说明连接可靠;若松动扭矩仅为200N·m,说明螺纹加工精度不足(如牙型误差过大),需整改。

此外,机身的抗冲击强度需符合GB/T 229《金属材料 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取机身的冲击试样(V型缺口,尺寸10×10×55mm),在-20℃环境下进行冲击试验,冲击吸收能量≥27J(Q235钢的要求)。若冲击吸收能量为30J,说明机身在低温环境下仍能保持韧性,不会脆断。

防爆安全:矿用环境的特殊要求

矿用凿岩机需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环境中工作,防爆安全是必备指标。根据GB 3836.1《爆炸性环境 第1部分:设备 通用要求》与GB 3836.2《爆炸性环境 第2部分:由隔爆外壳“d”保护的设备》,隔爆型凿岩机的隔爆外壳需满足“隔爆三要素”:隔爆面间隙≤0.2mm,隔爆面长度≥25mm,隔爆面表面粗糙度Ra≤6.3μm。

隔爆面参数测试需用专用工具:间隙用塞尺(0.2mm塞尺不能插入隔爆面),长度用游标卡尺(测量隔爆面的有效长度,如30mm符合要求),表面粗糙度用粗糙度仪(测试值Ra=3.2μm符合要求)。例如,某矿用凿岩机的隔爆面间隙为0.15mm,长度为28mm,粗糙度Ra=3.2μm,均符合GB 3836.2的要求。

隔爆外壳的机械强度测试:用10J的冲击锤击打外壳的薄弱部位(如接线盒盖),外壳无变形或裂纹;用IP54防护等级测试(GB 4208),外壳能防止灰尘进入且耐喷水(喷水压力0.05MPa,流量12.5L/min,时间3分钟),无进水现象。

此外,防爆标志需清晰标注在机身明显位置(如侧面),内容包括Ex(防爆标志)、d(隔爆型)、I(煤矿用)、Gb(设备保护级别),字体高度≥5mm,字迹不易脱落。若防爆标志模糊或缺失,判定为不合格,因为使用者无法识别设备的防爆类型,易引发爆炸事故。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