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机作为包装、出版行业的核心生产设备,其安全性能直接关联操作人员生命安全与企业生产连续性。依据国家标准开展第三方安全检测,是通过独立、专业视角验证设备合规性的关键路径——检测需严格遵循GB 17645《印刷机械 安全要求》、GB 5226.1《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等强制标准。本文结合实际检测场景,拆解从前期对接至报告交付的全流程步骤,为企业理解检测逻辑、配合检测工作提供具体参考。
检测前的合同约定与资料收集
第三方检测的起点是明确双方权责边界。检测机构会与委托企业签订书面合同,核心内容包括:检测依据(需明确列出适用的国家标准编号及名称,如GB 17645-2017、GB 5226.1-2019)、检测范围(如某型号胶印机的安全防护装置、电气系统、紧急停止功能等具体模块)、检测时间地点及双方责任(企业需提供设备正常运行条件,检测机构需保证过程公正性)。
合同签订后,企业需向检测机构提交系列基础资料:印刷机技术说明书(需包含安全操作规范、危险部位标识说明)、出厂合格证(验证设备出厂合规性)、近1-2年维护记录(了解设备磨损或改装情况)、历史检测报告(若有,可对比性能变化)。检测机构会提前核对资料完整性——比如说明书中是否遗漏“滚筒咬合区需安装联锁防护罩”的要求,若资料缺失,会要求企业补充,避免检测时因信息差导致误判。
现场检测的前期勘查与准备
检测人员抵达现场后,首先与企业设备负责人召开交底会,确认三项关键信息:设备当前状态(是否停机断电、有无未修复故障)、现场环境(设备周边是否有杂物堆积、电源是否接地、有无易燃易爆油墨溶剂)、配合人员(企业需指派1-2名熟悉设备的人员,负责操作设备及提供工具)。
接下来是环境安全性勘查:印刷机旁通道宽度需≥1.5米(满足仪器摆放需求),电源电压需稳定在设备额定范围(如220V或380V),现场需通风良好(避免油墨挥发物积聚)。若发现设备旁堆有易燃纸箱等隐患,检测人员会要求企业先清理再启动检测。
最后是检测仪器校验:机构会携带经计量检定合格的仪器(如兆欧表、声级计、振动分析仪、紧急停止计时器),出发前需检查仪器有效期(如兆欧表需在检定后1年内使用)及电池电量,避免现场出现仪器故障。
静态安全防护的合规性检查
静态检查指设备未通电运行时的物理防护验证。首先核查防护罩:滚筒咬合区的防护罩需采用钢板或高强度塑料,固定方式需用M6以上螺栓(不可用手拧螺丝),防护罩与滚筒间隙需≤12mm(防止手指伸入);若防护罩可开启,需检查“联锁装置”——打开防护罩时设备无法启动,关闭后才能正常运行。
然后检查警示标识:危险部位(如切纸刀、烘干装置)需贴符合GB 2894-2008的标识——“当心切割”用黄底黑图,“当心烫伤”用红底白图,标识需清晰无褪色,粘贴位置在操作人员视线范围内(高度1.2-1.5米)。
操作控件核查:紧急停止按钮需为红色蘑菇头,安装在设备左右两侧(方便双手触及),高度0.8-1.5米,周围无遮挡;启动按钮需为绿色,与紧急停止按钮有明显视觉区分,防止误操作。
最后检查设备稳定性:印刷机底座需用膨胀螺栓固定地面,无倾斜;移动部件(如输送带导轨)无松动,避免运行时脱落。
动态运行下的安全功能验证
动态测试需设备通电运行,验证安全装置的功能有效性。第一步是联锁功能测试:启动设备后打开滚筒防护罩,观察设备是否立即停机——停机后需关闭防护罩才能重启,才算符合要求;若打开后仍运行,说明联锁失效。
第二步是紧急停止测试:按下紧急停止按钮,用计时器测“按钮按下至设备完全停止”的时间——GB 17645要求≤0.2秒;同时观察运动部件:滚筒需停止转动,切纸刀需回初始位置,若滚筒惯性转动超过1圈,说明制动器失效。
第三步是运行稳定性测试:用振动仪测滚筒轴承振动速度(GB 17645要求≤4.5mm/s,适用于1000-3000r/min设备);用声级计在操作人员位置测噪声(需≤85dB(A))。若振动或噪声超标,需检查轴承磨损、齿轮间隙或防护罩隔音性。
第四步是进给系统测试:让设备正常送纸,故意折叠纸张模拟卡纸,观察设备是否通过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卡纸并停机——若继续运行,可能导致滚筒损坏或人员受伤,需整改。
电气系统的安全性能检测
电气安全需符合GB 5226.1要求。首先是绝缘电阻测试:用兆欧表测带电部件(如电机绕组)与金属外壳的电阻,低压设备(≤500V)需≥1MΩ;测试前需断开电源、拆除外接线路,避免干扰。
第二步是接地电阻测试: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设备保护接地端子与大地的电阻,需≤4Ω;若超标,可能是接地极生锈或线路断裂,需重新做接地处理。
第三步是过载保护测试:给电机施加1.2倍额定电流负载(如用调压器增电压),观察热继电器是否在10-20秒内断开电路——若未动作,说明过载保护失效,可能烧毁电机。
第四步是漏电保护测试:若设备装漏电保护器,用漏电测试仪模拟30mA漏电电流,观察保护器是否在0.1秒内跳闸——若未跳闸,需更换保护器防止触电。
危险区域的风险防控有效性评估
根据GB 17645,印刷机危险区域分为四类:滚筒咬合区、切纸刀切割区、纸张卷入区、高温烘干区,需逐一评估防护措施。
滚筒咬合区:防护装置需完全覆盖咬合点,开口≤12mm;若用透明防护罩,需用直径50mm钢球从1米高处落下测试抗冲击性——防护罩不能破裂。
切纸刀切割区:防护装置需“活动式”——切纸刀向下时自动关闭,切割完成后随刀架上升打开;操作切纸机观察同步性,若防护滞后,需调整。
高温烘干区:用红外测温仪测防护层表面温度,需≤60℃;若超标,需加隔热棉或贴“当心烫伤”标识。
最后检查风险遗漏:电气接线端子需用防护盖盖住,设备尖锐边角需打磨光滑,防止划伤。
异常工况的应急响应测试
异常测试模拟故障或误操作的应急能力。首先是卡纸模拟:将硬纸板塞进滚筒,观察设备是否通过扭矩传感器检测到负载增加并停机报警——若继续运行,说明扭矩传感器失效。
第二步是电机过载模拟:用变频器降电机转速增负载,观察热继电器是否及时动作——若电机温度超100℃仍未动作,需更换热继电器。
第三步是安全装置失效模拟:断开防护罩联锁开关,启动设备,观察是否有“冗余保护”(如光电传感器检测到防护罩打开并停机)——若仍能启动,说明冗余缺失。
第四步是误操作模拟:同时按“启动”和“停止”按钮,观察设备是否拒绝执行——若启动,说明控制回路设计不合理,需修改电路。
检测数据的复核与标准比对
每项测试完成后,检测人员会立即记录原始数据(如绝缘电阻2.5MΩ、接地电阻1.2Ω、紧急停止时间0.15秒),记录需用签字笔,不可涂改,需包含检测人签名、时间地点。
数据复核:用两台兆欧表测同一部位绝缘电阻,差异需≤5%;或另一名检测人员重复测紧急停止时间,误差≤0.02秒——若差异大,需重新测试找原因(如仪器校准或操作误差)。
标准比对:将数据与国标逐一对照——如紧急停止时间0.15秒≤0.2秒(符合GB 17645),噪声82dB(A)≤85dB(A)(符合);若防护罩间隙15mm>12mm(不符合),需记录“不符合项”及具体情况。
合规性报告的编制与交付
检测完成后5-7个工作日内出报告,结构需清晰:第一部分是委托信息(企业名称、设备型号、检测日期);第二部分是检测依据(列出所有适用国标);第三部分是检测项目与结果(表格呈现,含项目、方法、数据、结论);第四部分是不符合项说明(若有,需写清标准条款、情况及整改建议);第五部分是结论(如“符合GB 17645-2017要求”或“部分不符合,需整改复检”)。
报告需由“授权签字人”签字(需具备机械/电气安全专业背景,通过CNAS/CMA考核),并加盖CMA章(计量认证,保证数据准确)和CNAS章(实验室认可,证明能力符合国际标准)。
最后交付:机构将报告原件(1份)和电子稿(PDF)交给企业,同时保留副本及原始记录(保存≥5年)。企业需针对不符合项整改(如更换小间隙防护罩),整改后可申请复检,合格后报告结论更新为“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