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冲压设备振动与冲击测试的完整检测流程是怎样的

时间:2025-07-23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冲压设备是制造业金属塑性成形的核心装备,其运行时的振动与冲击性能直接影响产品精度、模具寿命及操作安全——过度振动会加速零件磨损、导致模具偏位,异常冲击则可能引发机身结构疲劳甚至断裂。因此,系统开展振动与冲击测试是及时排查隐患、保障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手段。本文将从前期准备到结果输出,详细拆解冲压设备振动与冲击测试的完整流程,覆盖每一步的具体操作与技术要点。

前期调研与测试方案设计

测试前需先收集设备基础信息:包括型号、公称吨位、滑块行程、冲压频率(每分钟冲程次数)、主要工艺类型(落料、拉伸或弯曲)及历史故障记录(如曾因导轨间隙过大导致振动超标)。这些信息是设计方案的核心依据——比如用于拉伸工艺的冲床,需重点关注滑块下行时的冲击载荷;高频率冲床则需提高采样率以捕捉快速变化的信号。

接下来明确测试参数:振动需涵盖加速度(m/s²)、速度(mm/s)、位移(mm);冲击需关注峰值加速度、脉冲持续时间及冲击能量。同时选定测试标准,常用的有GB/T 29531-2013《机械振动 机器的振动测量与评价 总则》(通用标准)或JB/T 5245-2014《开式压力机 技术条件》(行业专用)。

最后确定测试工况:需覆盖空载(无模具、无材料)、半载(50%公称载荷)、满载(100%公称载荷)及常用工艺载荷(如生产中最常使用的80%载荷),每个工况运行3-5个完整循环,确保数据代表性。

测试仪器与系统校准

核心仪器包括: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频响宽,灵敏度选100-500pC/m/s²,适合冲击捕捉)、多通道数据采集器(至少4通道同步采样,采样率≥2kHz)、电荷放大器(匹配传感器灵敏度,转换电荷信号为电压)、磁座/粘接剂(固定传感器)。

校准分三步:首先校准传感器——将其安装在标准振动台,输入已知频率(如10Hz)和加速度(如1m/s²)的信号,验证灵敏度误差≤5%;其次校准采集器——用信号发生器输入标准电压(如1V),检查增益精度与采样延迟;最后系统联校——连接传感器、放大器、采集器,输入标准信号,确认系统输出误差≤10%。

需注意:校准需在测试前24小时内完成,报告留存归档,确保数据溯源性。

测试点的规划与布置

测试点选在关键部位:一是受力集中区(机身立柱、滑块下表面、工作台台面,直接承受冲压载荷);二是运动副部位(传动轴轴承座、连杆与滑块连接处,易因磨损产振);三是易故障部位(之前出现裂纹或磨损的位置,重点监测)。

测点数量按设备大小调整:小型冲床(≤100吨)布置5-8个,大型压力机(≥500吨)布置10-15个。每个测点标注三维方向:X轴(水平横向,垂直冲压方向)、Y轴(水平纵向,平行冲压方向)、Z轴(垂直方向,冲压运动方向),确保采集三维数据。

安装传感器时,被测表面需用酒精擦拭去油污;磁座安装要牢固无晃动,粘接剂用502或专用胶(避免胶层过厚衰减信号);安装扭矩保持一致(10-15N·m),防止应力影响精度。

现场测试实施

测试前做好安全防护:关闭主电源,锁定液压/气动系统(泄压至0MPa),设置警示带,操作人员戴安全帽与手套。

启动前检查系统连接:传感器线插紧电荷放大器,放大器输出接采集器对应通道(标记通道与测点一致),采集器接地(专用线连设备接地端)消除电磁干扰。

按工况顺序测试:先空载采集基线数据(反映设备无载荷固有振动),再逐步加载至半载、满载,每个工况运行3个循环。采集时实时监控——若加速度突增(超基线3倍)或信号杂波多(信噪比<20dB),立即停测检查传感器松动或接地问题。

冲击信号通常出现在滑块下死点,需设置触发条件:以滑块位置传感器为触发源,提前50ms、延迟100ms采集,覆盖冲击前后完整过程。

数据预处理与有效性验证

采集后先筛选数据:去掉设备启动未稳段(前2循环)、噪声过大段(信噪比<15dB)及工况不符段(载荷未达设定值)。

去噪处理:用数字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设为信号最高频的1.5倍,如冲压10Hz则设150Hz)去除高频噪;冲击信号(非平稳)用小波变换——选db4小波基,分解3层,软阈值去噪,保留主要特征。

有效性验证三点:一是采样率足够(≥2倍信号最高频,避免混叠);二是传感器方向正确(Z轴加速度峰值应在滑块下死点);三是工况准确(压力传感器验证载荷≥设定值95%)。

振动与冲击特征参数分析

振动分析算时域与频域参数:时域用均方根加速度(RMS,反映平均能量,≤1.5m/s²正常)、峰峰值(反映最大位移,≤0.2mm正常);频域用FFT得频谱图——若出现与设备固有频(如立柱50Hz)一致的峰值,说明共振;若出现传动轴转速倍频(如转速600rpm对应10Hz,倍频20Hz),说明不平衡或不对中。

冲击分析算特征参数:峰值加速度(最大力,≤20m/s²正常)、脉冲宽度(持续时间,≤10ms正常)、冲击能量(积分加速度-时间曲线)。还需画冲击响应谱(SRS)——将冲击施加到不同固有频的单自由度系统,若某频响应超设备许用值(如机身30m/s²),说明抗冲击不足。

最后对比:与标准限值(如GB/T 29531的C类RMS≤2.5m/s²)或历史数据(如上次0.8m/s²,本次1.6m/s²则振动翻倍)对比,判断状态。

异常原因定位与验证

若数据异常,先查传感器安装——重新拧紧或换胶,测试恢复则是安装问题;否则查设备部件:

1、滑块导轨:塞尺测间隙(正常≤0.05mm),过大则滑块晃动产振;2、连杆轴承:听诊器听异响(“沙沙”声)或红外测温(≤60℃正常),过热说明磨损;3、模具安装:百分表测平行度(误差≤0.02mm)、间隙(材料厚10%-15%),不当则受力不均产冲击;4、离合器:查气压(气动0.5-0.6MPa)或液压,不足则打滑产冲击。

定位后验证:如调导轨间隙至0.03mm,振动RMS从2.8m/s²降至1.2m/s²;换轴承后冲击峰值从25m/s²降至18m/s²,说明问题解决。

检测报告编制与数据归档

报告内容:1、设备信息(型号、编号、厂家、年限);2、测试方案(标准、参数、工况);3、仪器(传感器、采集器型号及校准日期);4、测点图(位置与方向);5、数据结果(时域、频域、冲击谱图);6、结论(是否符合标准,异常原因及整改建议)。

数据归档:保存原始数据(.csv格式,含通道、时间、加速度)、预处理后数据、校准报告、现场照片。存储在专用服务器或云盘,便于后续维护追溯(如下次测试对比历史数据,判断振动趋势)。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