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减速机振动与冲击测试的主要项目及详细检测流程步骤

时间:2025-07-23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减速机是工业传动系统中实现减速增扭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整条生产线的效率与安全。振动与冲击作为减速机内部缺陷(如轴承磨损、齿轮啮合不良、轴系不对中)的“晴雨表”,通过专业测试可精准捕捉故障信号、评估机械性能。本文围绕减速机振动与冲击测试的主要项目展开,结合详细检测流程,解析如何科学获取并分析数据,为设备维护与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振动加速度测试:捕捉高频异常信号

振动加速度测试是检测减速机高频故障的关键手段,其原理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捕捉振动的速率变化,对应设备内部的冲击性故障(如轴承滚珠剥落、齿轮断齿、滚子轴承保持架损坏)。由于高频振动信号衰减较慢,加速度测试能有效识别早期故障——比如轴承滚珠表面出现微小剥落时,会产生500-5000Hz的高频冲击,加速度值会显著升高。

测试时需遵循ISO 10816-3标准,选择减速机轴承座、齿轮箱外壳等刚性部位作为测点(避免将传感器安装在柔性结构上,防止信号衰减)。常用指标为加速度有效值(RMS)或峰值,例如对于功率10-100kW的减速机,轴承座处的加速度有效值应不超过10m/s²(空载运行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加速度测试对传感器的频率响应要求较高,通常选择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0.5-10kHz),并确保传感器与测点表面紧密接触——若安装松动,会导致高频信号丢失,影响测试准确性。

振动速度测试:评估中低频振动强度

振动速度测试反映的是振动的能量大小,适用于检测减速机的中低频故障(如齿轮啮合不良、轴系不对中、基础松动)。相比加速度,速度信号更能体现设备的整体振动强度,因为中低频振动是减速机运行中的主要能量来源——比如齿轮啮合时,若齿面磨损导致啮合间隙增大,会产生100-500Hz的振动,速度值会明显上升。

测试指标以速度有效值(RMS)为主,依据GB/T 6075.3标准,对于固定安装的减速机,齿轮箱外壳的速度有效值应≤4.5mm/s(负载运行状态);若超过6.3mm/s,则需进一步检查齿轮啮合情况。

速度测试的测点与加速度测试基本一致,但传感器选择略有不同——磁电式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10-1000Hz)更适合中低频测试,其输出信号与振动速度直接成正比,无需额外积分处理。测试时需确保减速机处于稳态运行(转速波动≤±5%),否则会导致速度值波动过大,影响结果判定。

振动位移测试:反映部件相对变形

振动位移测试用于检测减速机的大位移故障(如轴的弯曲、轴承间隙过大、基础下沉),其原理是通过位移传感器测量部件的相对位置变化,直观反映机械变形程度。例如,转轴径向位移过大时,会导致轴与轴承内圈摩擦,产生低频(<10Hz)振动,位移峰峰值(PP)会超过允许值。

测试时通常采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精度±0.5%),安装在转轴径向位置,测量转轴与传感器之间的间隙变化(即转轴的绝对位移)。常用指标为位移峰峰值,例如对于转轴直径50-100mm的减速机,径向位移峰峰值应≤0.1mm(空载运行);若超过0.2mm,需检查轴承间隙或轴的直线度。

需要注意的是,位移测试对安装精度要求极高——传感器轴线必须与转轴径向垂直,偏差≤5°,否则会导致测量值偏大。此外,测试前需校准传感器的线性范围(通常为0-5mm),确保测量值在有效范围内。

冲击响应谱测试:模拟极端冲击环境

冲击响应谱测试用于评估减速机抗极端冲击的能力,比如运输过程中的碰撞、设备启动时的瞬间冲击、负载突变时的冲击。其原理是将冲击信号转化为不同固有频率单自由度系统的响应峰值,从而确定减速机在冲击环境下的薄弱环节。

测试方法分为两种:一是锤击法(适用于小型减速机),用冲击锤(带力传感器)敲击减速机关键部位(如齿轮箱顶部、轴承座),记录冲击响应;二是冲击台法(适用于大型减速机),将减速机固定在冲击台上,施加半正弦或矩形脉冲冲击(峰值加速度10-50g,脉冲持续时间10-100ms)。

测试指标为冲击响应谱的最大峰值加速度,例如对于运输类减速机,最大响应加速度应≤30g(对应运输标准GB/T 2423.5);若超过该值,需加强减速机的防护结构(如增加缓冲垫、加固外壳)。

共振频率测试:避免系统共振损坏

共振是减速机运行中的“隐形杀手”——当运行频率与设备固有频率重合时,振动会急剧放大,导致齿轮断裂、轴承损坏等严重故障。共振频率测试的目的是确定减速机的固有频率,避免运行频率与之重叠。

测试方法采用正弦扫频法:将减速机固定在振动台上,从低到高(如5-500Hz)改变激励频率,记录各频率下的振动幅值(加速度或速度)。当振动幅值达到峰值时,对应的频率即为固有频率。

测试时需注意:扫频速率不宜过快(通常≤1oct/min),否则会错过共振点;测点需覆盖减速机的关键部件(如齿轮箱、输入轴、输出轴),因为不同部件的固有频率不同。例如,某型号减速机的齿轮箱固有频率为150Hz,若其运行频率为145Hz(接近固有频率),需通过调整齿轮齿数(改变运行频率)或增加阻尼(如在齿轮箱内粘贴阻尼材料)来避免共振。

检测前准备:确保测试条件有效

测试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结果准确性,需重点做好四件事:一是设备状态检查——确保减速机润滑正常(油位在刻度线之间,油温≤60℃)、无明显外观损坏(如外壳裂纹、螺栓松动),并确认运行模式(空载或负载,负载需达到额定负载的70%-100%);二是仪器校准——使用标准校准器(如941B加速度校准器)校准加速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仪,确保误差≤±2%;三是测点规划——根据GB/T 6075.1标准,在减速机的输入轴、输出轴轴承座、齿轮箱前后端分别标记测点(每个部位至少2个测点),并记录测点位置的坐标;四是安全防护——断开减速机的动力电源,悬挂“正在测试”标识,测试人员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避免机械伤害。

传感器安装:保证信号准确传递

传感器安装是测试的关键环节,需根据测试项目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安装方式:对于加速度测试,选择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采用磁吸座(临时测试)或螺钉固定(长期监测)——磁吸座安装时需确保接触面干净(无油污、铁锈),螺钉固定时需使用M5或M6不锈钢螺钉(扭矩≤2N·m,避免损坏传感器);对于速度测试,选择磁电式速度传感器,采用接触式安装(传感器顶针与测点表面接触,压力≤1N)——顶针需选择硬质合金材质,避免磨损;对于位移测试,选择电涡流位移传感器,采用非接触式安装(传感器与转轴间隙为1-2mm)——安装时需用千分尺测量间隙,确保偏差≤0.1mm。

此外,传感器的接地也很重要——所有传感器需通过屏蔽线连接到数据采集仪的接地端,避免电磁干扰(如变频器、电机的电磁辐射)导致信号噪声增大。若测试现场电磁干扰严重,可在传感器与采集仪之间增加信号滤波器(截止频率10kHz)。

参数设置与数据采集:规范操作流程

数据采集仪的参数设置需遵循“Nyquist定理”——采样频率至少是最高分析频率的5倍。例如,若分析频率为10kHz,采样频率需设为50kHz;若分析频率为1kHz,采样频率设为5kHz即可。量程选择需根据预估振动值调整:加速度测试量程通常设为0-50m/s²,速度测试设为0-20mm/s,位移测试设为0-1mm——若量程过大,会导致信号分辨率降低;若量程过小,会导致信号过载(采集仪显示“OVER”)。

数据采集分为两种模式:一是连续采集(适用于稳态运行的减速机),采集时间≥10s(确保包含至少10个振动周期);二是定时采集(适用于间歇运行的减速机),每隔10min采集一次,每次采集5s。采集过程中需记录环境参数: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范围0-100℃)、湿度(用湿度计测量,范围20%-80%)、负载(用扭矩传感器测量,范围0-额定扭矩),这些参数用于后续分析时排除环境因素的影响。

数据处理与分析:提取有效信息

数据处理的核心是从原始信号中提取故障特征,常用方法有三种:一是时域分析——计算信号的有效值(RMS)、峰峰值(PP)、峰值因子(峰值/有效值)。例如,峰值因子大于5时,说明信号中存在冲击成分(如轴承滚珠剥落);有效值超过标准值时,说明振动强度过大(如齿轮啮合不良)。二是频域分析——通过FFT变换将时域信号转化为频域频谱,识别特征频率。例如,齿轮啮合频率f=z*n/60(z为齿数,n为转速),若频谱中该频率的幅值明显升高,说明齿轮啮合不良;轴承外圈故障频率f=0.5*n*(D/d)*(1-(d/D)*cosθ)(D为轴承外圈直径,d为滚珠直径,θ为接触角),若该频率幅值升高,说明轴承外圈磨损。三是时频分析——采用小波变换处理非稳态信号(如减速机启动过程的振动),可以同时观察信号的时间和频率变化,识别瞬间冲击或频率漂移。

分析时需对比标准值或历史数据:若当前测试值比历史平均值高30%以上,需重点检查;若超过国家标准(如ISO 10816-3)的预警限值,需立即停机检查。例如,某减速机的齿轮箱振动速度有效值历史平均值为2.5mm/s,当前测试值为4.0mm/s(升高60%),且频谱中齿轮啮合频率(120Hz)的幅值是历史值的2倍,说明齿轮齿面磨损严重,需更换齿轮。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