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压铸机振动与冲击测试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注意要点

时间:2025-07-23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压铸机振动与冲击测试是验证设备结构可靠性、模具适配性及运行稳定性的核心环节,但其过程涉及高速机械运动、瞬间冲击力释放及复杂电磁环境,若防护不当易引发设备损坏、人员伤害等风险。本文结合测试现场实际场景,从场地规划、设备检查、人员防护、动态监控等多维度,系统梳理安全防护措施与操作要点,为测试作业的安全开展提供实操指引。

测试前的场地安全规划要点

测试场地的合理规划是安全防护的基础,首要任务是明确隔离区域。需用警示带或警示桩在测试区域外1.5-2米处设置物理隔离带,隔离带上方悬挂“测试中,禁止入内”的醒目标识,避免无关人员误入。同时,场地地面需满足承重要求——压铸机本身重量可达数十吨,加上测试设备的荷载,地面承载力需不低于20kN/㎡,若地面存在裂缝或松软区域,需铺设厚度不小于10mm的钢板进行加固,防止设备下沉或倾斜。

此外,场地周边环境需清理干净。测试区域内及周边5米范围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如液压油桶、汽油罐)、金属杂物(如螺栓、工具)或松软材料(如纸箱、泡沫),防止振动或冲击过程中杂物飞溅伤人,或引发火灾风险。若测试场地靠近生产流水线,需在两者之间设置防护隔板(如PVC板或金属板),避免生产作业对测试的干扰,同时防止测试中的异常情况影响生产线运行。

测试设备与压铸机的预检查流程

测试前需对压铸机本体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关注关键部件的状态。首先检查锁模系统:锁模力需符合测试要求(如冷室压铸机锁模力通常在1000-6000kN),锁模油缸无泄漏,锁模机构的连杆、销轴无磨损或裂纹。其次检查液压系统:液压油位需在油箱刻度的2/3处,液压管路无老化、破损,压力表指针在正常范围(0-30MPa)。最后检查电气系统:急停按钮功能正常,控制面板上的指示灯无异常闪烁,电源线连接牢固,无裸露铜线。

测试设备的检查同样重要。首先校准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需通过计量认证,测试前用标准振动台校准,确保精度误差在±2%以内;传感器的固定方式需可靠——若测试高频振动,需用氰基丙烯酸酯胶粘贴;若测试低频或大冲击,需用磁座或螺栓固定,防止测试中传感器脱落。其次检查数据采集仪:电源电压稳定(220V±10%),采集通道无杂音,存储容量充足。最后检查连接线:传感器与采集仪之间的信号线需无破损、无缠绕,接头处用绝缘胶带包裹,防止信号干扰或短路。

另外,接地系统需可靠。压铸机的接地电阻需不超过4Ω,测试设备(如数据采集仪、传感器)需接地,接地导线的截面积需不小于2.5mm²,防止电气漏电导致人员触电。测试前需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检测接地电阻,确保符合要求。

人员个体防护装备(PPE)的规范配置

人员防护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需根据测试风险配置对应的PPE。头部防护:所有进入测试区域的人员需佩戴安全帽,安全帽需符合GB 2811-2019标准,下颚带必须系紧,防止头部受到掉落物或冲击波及。足部防护:需穿防砸安全鞋,鞋头需有钢衬,鞋底需耐油、防滑,防止被掉落的金属部件砸伤,或因地面油污滑倒。

手部与眼部防护:需戴耐油丁腈手套,防止接触液压油或金属碎屑时手部受伤;同时佩戴防冲击护目镜,护目镜需符合GB 14866-2006标准,镜片为聚碳酸酯材质,能抵御金属碎屑的飞溅。听力防护:振动与冲击测试中,设备运行噪音可达85dB以上(超过国家规定的8小时暴露限值),需佩戴耳塞或耳罩,耳塞的SNR(单值降噪 rating)需不低于25dB,耳罩的SNR需不低于30dB,长时间测试时需每2小时更换一次耳塞,避免耳部疲劳。

静电防护:若测试涉及电子类传感器或数据采集设备,需穿防静电服,防静电服的表面电阻率需在10^6-10^10Ω之间,同时佩戴防静电手腕带,将人体静电导入大地,防止静电击穿传感器的敏感元件。

测试过程中的动态安全监控策略

测试过程中需实施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首先设置监测参数阈值:根据压铸机的设计标准,预设振动加速度阈值(如冷室压铸机的振动加速度通常不超过10m/s²)、冲击力阈值(如模具冲击力不超过设计值的1.2倍),当监测值超过阈值时,数据采集仪需发出声光报警。其次安排专人值守:现场需有2名以上工作人员,一名负责监控数据,一名负责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值守人员需保持专注,不得玩手机或离开岗位,每隔15分钟记录一次关键参数(如振动幅值、液压压力)。

沟通机制需明确:值守人员之间及与测试指挥人员需用对讲机沟通,沟通内容需简洁明了,如“1号传感器振动加速度达到12m/s²,超过阈值”“压铸机液压压力升至35MPa,需停止测试”。禁止直接大声呼喊,避免噪音干扰导致信息传达错误。此外,测试过程中禁止擅自调整设备参数或触碰运动部件,若需调整,需先停止测试,切断电源,确认安全后再操作。

冲击测试中的特殊防护措施

冲击测试的冲击力大(可达数千千牛),需采取额外的防护措施。首先加固模具固定:模具与压铸机模板的连接螺栓需用高强度合金钢(如40Cr)制成,螺栓直径需符合设计要求(如M20-M30),并用扭矩扳手拧紧至规定扭矩(如M24螺栓的扭矩为400-500N·m),防止冲击过程中模具飞脱。其次设置二次防护:在测试区域外围设置钢丝防护网,防护网的高度需不低于2米,网眼尺寸不超过50mm×50mm,防护网与测试区域的距离需不小于1米,防止模具碎片或金属部件飞溅出隔离区。

试冲环节不可省略:正式测试前需进行1-2次试冲,试冲时的压铸压力需为设计压力的50%-70%,观察模具是否松动、液压系统是否泄漏、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若发现异常,需立即停止试冲,排查问题并解决后再进行正式测试。试冲过程中,所有人员需站在防护网外,禁止靠近模具区域。

数据采集与传输的安全注意事项

数据采集与传输环节易被忽视,但也存在安全风险。首先固定数据线路:传感器与采集仪之间的信号线需用线槽或扎带固定在地面或设备支架上,避免信号线垂落在压铸机的运动部件(如锁模机构、顶出杆)附近,防止被运动部件缠绕或拉断,导致传感器损坏或人员受伤。其次避免电磁干扰:无线数据传输设备(如Wi-Fi模块、蓝牙模块)需远离压铸机的变频器、电机等电磁干扰源,距离需不小于5米,防止电磁干扰导致数据丢失或传输错误。若必须使用有线传输,需使用屏蔽线,屏蔽层接地,减少干扰。

数据存储安全:测试数据需及时备份,测试过程中每隔30分钟将数据保存到电脑或移动硬盘,测试结束后立即将数据复制到两个不同的存储设备(如电脑硬盘和U盘),防止数据丢失。存储设备需加密,密码需包含字母、数字和符号,避免数据泄露。此外,禁止在测试现场使用公共Wi-Fi传输数据,防止黑客攻击窃取数据。

紧急情况的快速响应准备

紧急情况的响应速度直接影响事故后果,需提前做好准备。首先配备应急物资:测试现场需放置急救箱、干粉灭火器、应急照明设备。急救箱需包含止血带、消毒棉、创可贴、纱布、云南白药等物品,定期检查有效期(每季度一次)。干粉灭火器需符合GB 4351-2005标准,额定灭火级别不低于2A,放置在离测试区域5米以内的明显位置,每月检查压力值(指针需在绿色区域)。应急照明设备需充电充足,确保停电时能正常使用。

明确应急流程:所有参与测试的人员需提前熟悉应急流程——若发生设备异常(如液压泄漏、模具松动),需立即按下压铸机的急停按钮,切断电源,然后疏散至安全区域;若发生人员受伤,需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用急救箱进行简单处理(如止血、包扎);若发生火灾,需用干粉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若火势无法控制,需立即疏散并拨打119。此外,测试现场需张贴应急流程图和紧急联系电话(120、119、设备厂家售后电话),确保所有人能快速获取信息。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