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塔式起重机无损探伤第三方检测过程中常见缺陷及处理建议

时间:2025-07-23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塔式起重机是建筑施工现场的“钢铁脊梁”,承担着重物垂直与水平转运的核心任务,其结构安全性直接关联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与工程推进效率。无损探伤作为非破坏性检测技术,能精准识别金属结构内部或表面的隐蔽缺陷,而第三方检测凭借独立性、专业性,成为塔机安全运行的关键把关环节。本文结合数百例实际检测案例,梳理塔式起重机无损探伤中高频出现的缺陷类型,拆解成因并给出可落地的处理建议,为施工单位、检测机构提供实操参考。

焊缝缺陷:金属结构连接的“隐形漏洞”

焊缝是塔机塔身、起重臂、回转平台等核心部件的主要连接方式,其质量直接决定结构整体性。第三方检测中,焊缝缺陷占比超40%,主要分为四类:气孔(焊接材料受潮、电弧不稳定导致的圆形空穴)、夹渣(坡口清理不净、焊接速度过快残留的熔渣)、未焊透(电流过小、坡口角度不足导致的根部未熔合)、裂纹(热裂纹因焊接高温产生,冷裂纹因冷却应力集中形成)。其中裂纹是最危险的缺陷,常出现在焊缝与母材的过渡区域。

处理焊缝缺陷需“精准施策”:气孔直径<1mm且数量少,用角磨机打磨后补焊;气孔密集或直径>2mm,需彻底铲除缺陷区域重新焊接。夹渣需用碳弧气刨清除夹渣及氧化层,再补焊至原尺寸。未焊透必须完全去除未熔合部位,按原工艺重新施焊。裂纹缺陷需先在两端钻3-5mm止裂孔,防止扩展,再打磨清除裂纹及疲劳层,用低氢型焊条预热后补焊,最后探伤验证。

金属结构裂纹:从局部损伤到整体失效的导火索

塔机金属结构裂纹多发生在应力集中部位(如起重臂腹杆、塔身标准节主肢),成因主要有三类:疲劳裂纹(长期交变应力作用于焊缝边缘、孔边)、材质缺陷(母材夹层、折叠等冶金问题扩展)、超载使用(应力超过屈服强度导致局部开裂)。检测时,表面裂纹用磁粉探伤显示位置与长度,内部裂纹用超声探伤判断深度与走向。

裂纹处理需“分级应对”:长度<50mm、深度<构件厚度10%,打磨至裂纹完全消除,保证表面光滑无应力集中;深度10%-20%,打磨后预热至100-150℃补焊,缓冷后抛光;长度>50mm或深度>20%,直接更换构件。处理后需检查相邻部位,必要时局部加强,避免应力转移引发新裂纹。

销轴与孔壁磨损:转动连接的“慢性消耗”

塔机转动部位(起重臂铰接点、回转支承销轴)的销轴与孔壁配合,长期使用易因润滑不足(干摩擦)、磨料残留(灰尘、金属屑)、超载偏载(局部应力过大)导致磨损。检测指标为配合间隙——超过设计值20%会导致连接松动,影响稳定性。

磨损处理需“恢复配合精度”:间隙<10%,取出销轴打磨毛刺,孔壁抛光后涂锂基润滑脂重装;间隙10%-20%,更换销轴或镶铜衬套;间隙>20%,更换铰接耳板等构件。施工单位需每月润滑销轴,清理杂质,降低磨损速度。

钢丝绳损伤:起重系统的“生命线隐患”

钢丝绳是塔机起重的“生命线”,常见缺陷有断丝(疲劳断裂,多在绳股外层或绳头)、磨损(与滑轮/卷筒摩擦导致直径减小)、腐蚀(潮湿环境生锈降低强度)、变形(笼状、扭结,因挤压或违规操作)。检测时,断丝用磁粉探伤计数,磨损用卡尺量直径,腐蚀看铁锈或测硬度,变形目视判断。

钢丝绳处理需严格遵循GB/T 5972-2016标准:断丝数超规定(如6×37结构超12根)、直径磨损超10%、严重腐蚀(直径减小超5%)、变形(笼状/扭结)均需报废更换。日常需每周用专用润滑脂润滑,避免机油吸附灰尘加剧磨损。

高强螺栓问题:结构稳定的“薄弱环节”

高强螺栓(塔身标准节、起重臂连接)的预紧力决定结构稳定性,常见问题有松动(振动导致扭矩下降)、断裂(材质不合格、扭矩过大、疲劳)、预紧力不足(未用扭矩扳手、锈蚀)。检测时,预紧力用扭矩扳手测(设计值±10%合格),断裂用超声或目视,松动用敲击或塞尺。

螺栓处理需“按规操作”:松动螺栓对称拧紧至设计扭矩;断裂螺栓更换同规格高强螺栓(禁换普通螺栓),清理螺栓孔后安装;预紧力不足重新紧固,锈蚀严重则更换。每季度需扭矩检查,大风、碰撞后及时复检。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