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工业机器人振动与冲击测试标准有哪些具体要求

时间:2025-07-23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广泛应用于焊接、装配、搬运等场景。实际工作中,机器人常面临机床共振、工件碰撞等振动与冲击,可能导致部件松动、精度下降甚至故障。振动与冲击测试是验证机器人可靠性的关键环节,相关标准从环境、参数、流程等维度提出明确要求,直接指导企业确保机器人在复杂工况下的稳定运行。

测试环境的基础要求

振动与冲击测试的环境需满足基准条件,以保证结果的可重复性。根据IEC 60068-1《环境试验 第1部分:总则》,测试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5℃,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86kPa~106kPa。电源方面,电压波动需≤额定值的±10%,频率波动≤±2%,避免电压不稳影响测试设备或机器人控制系统。

测试场地的地面需平整,测试台需具备足够刚性——其固有频率应高于测试最高频率的1.5倍,防止测试台与机器人发生共振。例如,若机器人振动测试的最高频率为2000Hz,测试台的固有频率需≥3000Hz,确保振动能量能有效传递给机器人。

振动测试的参数规范

振动测试分为正弦振动与随机振动两类,对应不同的标准与参数。正弦振动遵循IEC 60068-2-6《环境试验 第2-6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频率范围通常为10Hz~2000Hz(可根据应用调整,如精密装配机器人扩展至3000Hz),加速度0.5g~5g(g为重力加速度),扫频速率1oct/min(即每分钟覆盖一个倍频程),每个正交轴向(X、Y、Z)持续测试1小时。

随机振动参考IEC 60068-2-64《环境试验 第2-64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h:振动(宽带随机)》,频率范围5Hz~2000Hz,功率谱密度(PSD)在100Hz~500Hz区间为0.04g²/Hz,总均方根加速度2g,每个轴向持续时间2小时。随机振动更接近实际工况中的复杂振动,需覆盖机器人可能遇到的所有频率成分。

冲击测试的参数与波形要求

冲击测试的核心是模拟机器人在抓取、碰撞等场景中的瞬间冲击力,遵循IEC 60068-2-27《环境试验 第2-27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a和Eb:冲击》与IEC 60068-2-29《环境试验 第2-29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Ec:跌落与倾倒》。最常用的脉冲波形为半正弦波(接近实际冲击的力-时间曲线),峰值加速度10g~50g,脉冲持续时间1ms~11ms(峰值与持续时间成反比,如50g对应1ms,10g对应11ms)。

冲击次数要求每个正交轴向的正、负方向各施加3次,共18次冲击。例如,X轴正方向3次、负方向3次,Y轴与Z轴同理。冲击需垂直于测试面,确保力均匀传递至机器人部件,避免局部受力过大导致误判。

测试部位的选择原则

测试部位需覆盖机器人的“关键功能部件”——即影响安全或性能的核心组件。首先是关节组件,如腰部、大臂、小臂的旋转关节,振动会导致轴承磨损、齿轮啮合间隙增大,直接影响运动精度;其次是末端执行器安装面,末端精度决定作业质量,振动易引发定位误差;第三是控制系统机箱(控制柜、驱动器),电子元件对振动敏感,可能导致接线松动、芯片脱焊;最后是电缆与管线,频繁振动会造成疲劳断裂,影响动力或信号传输。

ISO 10218-1:2011《工业机器人 安全 第1部分:机器人》明确要求,测试部位需包含“与运动相关的部件”,确保机器人在振动冲击后仍能安全运行。

传感器的安装与校准要求

振动与冲击测试需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数据,类型选择取决于测试需求:振动测试用压电式或电容式传感器(频率响应1Hz~10kHz),冲击测试用高量程传感器(量程需覆盖测试峰值加速度的1.5倍以上,如50g冲击需用75g量程传感器)。

安装方式需保证稳定性:平整表面用氰基丙烯酸酯胶粘贴,金属表面用磁座固定,高稳定性需求部位用螺栓连接。安装位置需靠近测试部位的质心,避免在结构节点(振动位移为零)或反节点(振动位移最大)安装——例如,关节传感器需装在轴承外壳上,末端执行器传感器装在法兰盘中心。测试前需用标准校准台校准传感器灵敏度(误差≤±5%),测试后再次校准,确保数据准确。

测试流程的分步要求

测试流程需严格遵循“预处理-初始测试-正式测试-复测”的逻辑。预处理阶段,机器人需安装额定负载(如末端执行器加额定重量),连接所有电缆管线,运行自检程序确认无异常。初始测试需测量关键性能:按ISO 9283标准测重复定位精度,测末端执行器最大抓取力,测关节最大角速度。

正式测试时,按标准参数施加振动或冲击,实时监控状态:用音频记录仪记录异常噪音(如齿轮异响),用视觉系统观察部件松动(如螺丝脱落),用数据采集系统记录加速度曲线。复测阶段,再次测量初始性能指标,对比变化量——ISO 10218-1要求重复定位精度变化≤初始值的10%,关节速度变化≤5%。若测试中出现部件损坏(如齿轮断裂),需停止测试并记录原因,调整设计后重新测试。

不同应用场景的附加要求

汽车制造场景中,机器人用于焊接、搬运车身,需承受高频振动(焊机高频电流引发)与强冲击(抓取车身碰撞),因此振动频率扩展至3000Hz,加速度提高到5g;冲击峰值加速度30g,持续时间3ms。电子装配场景(贴装芯片、插接元件)对精度要求极高(重复定位精度±0.01mm),振动加速度降至0.5g,频率范围5Hz~3000Hz(覆盖电子元件共振频率);冲击峰值10g,持续时间11ms。

物流搬运场景(仓库分拣、堆垛)需承受长时间随机振动(传送带振动),随机振动持续时间延长至4小时/轴向,总均方根加速度提高到3g,确保机器人在连续作业中保持稳定。

测试报告的内容要求

测试报告需完整呈现测试过程与结果,包含以下内容:基本信息(机器人型号、序列号、厂家、日期);测试标准(如IEC 60068-2-6、ISO 10218-1);环境条件(温度、湿度、电源参数);测试设备(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测试台型号);测试参数(振动频率、加速度、持续时间;冲击波形、峰值、次数);测试部位(传感器安装位置示意图);性能数据(初始与复测的重复定位精度、速度、负载能力);异常记录(噪音、松动、损坏情况);结果结论(是否符合标准,如“重复定位精度变化8%,符合ISO 10218-1要求”)。

报告需保留原始数据与曲线,便于后续追溯与分析,确保测试结果的可信度。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