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疲劳寿命测试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有哪些

时间:2025-07-23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工业机器人机械臂的疲劳寿命是决定其长期可靠性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生产线稳定性与企业运营成本。为确保测试结果科学一致,国内外已形成覆盖测试流程、加载条件、失效判据的标准规范体系,既是企业研发生产的依据,也是客户验收的核心参考,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基础国家标准:GB/T 12642-2013《工业机器人 性能规范及其试验方法》

GB/T 12642-2013是我国工业机器人性能测试的基础性标准,其“可靠性试验”章节明确了机械臂疲劳寿命测试的核心要求。测试前需确保机械臂完成出厂检验、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环境温度控制在20±5℃、相对湿度≤60%,避免环境因素干扰结果。

加载方式需匹配实际应用场景:搬运机器人采用恒定负载的往复直线运动,焊接机器人采用带扭转的旋转运动。负载需覆盖“额定负载”(常规工作负载)与“峰值负载”(短期最大负载,通常为额定负载的1.2-1.5倍),模拟机械臂实际工作中的载荷变化。

循环次数要求不少于50万次——这是基于工业机器人5-10年工作年限、日均100-200次循环推导的最低标准。测试中需实时监测关节扭矩(通过伺服电机电流计算)、臂端位移精度(激光跟踪仪测量)、关键部位温度(红外测温仪),确保参数稳定。

合格判据聚焦“功能”与“结构”:测试后机械臂需完成预定动作,精度下降≤设计值5%;大臂、关节轴承座等关键部件无肉眼裂纹,变形量≤设计允许值10%。满足这些条件,方可判定疲劳寿命达标。

关键部件专项标准:GB/T 39530-2020《工业机器人 机械臂强度和刚度试验方法》

GB/T 39530-2020虽以“强度和刚度”命名,但其试验方法直接服务于疲劳寿命评估——疲劳失效本质是循环应力下的强度衰减。标准重点规定“循环加载试验”,模拟机械臂长期工作的应力变化。

试验前需在应力集中部位(大臂根部、小臂与大臂连接处、关节减速器安装座)粘贴B级以上应变片,精准捕捉应力分布。加载力采用正弦波循环:从0升至额定负载1.5倍,再降至0,频率控制在1-5Hz(避免共振)。

循环次数设定为10万次——10万次后的应力-应变数据可反映材料疲劳特性。测试中用动态应变仪记录最大应力值,绘制“应力-循环次数(S-N)曲线”。若曲线出现“平台期”(应力不随循环次数显著上升),说明材料进入疲劳极限,满足长期工作要求。

标准还要求结合静刚度试验修正结果:若机械臂静刚度(负载与变形比值)低于设计值80%,需降低疲劳寿命评估值——低刚度会导致应力分布不均,加速疲劳失效。

行业协会规范:CRIA 001-2018《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可靠性试验方法》

CRIA 001-2018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行业规范,更贴近国内企业实际,尤其针对“加速疲劳试验”提出具体方法,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

加速试验逻辑是“提高负载与频率,等效模拟长期循环”:加速负载为额定负载1.3倍,加速频率为常规频率2-3倍(如常规5Hz,加速后10-15Hz),但需确保加载力不超过材料屈服强度(避免塑性变形)。

样本量要求不少于5台——单台结果有偶然性,5台样本的统计结果更具代表性。测试中记录每台样本的“失效循环次数”,计算“平均无故障循环次数(MTBCF)”:若MTBCF≥100万次,判定机械系统可靠性达标。

失效判据更具体:功能性失效(无法达预定位置、重复定位精度超±0.5mm)、结构性失效(关键部件断裂、焊缝开裂)、经济性失效(关节减速器磨损超设计值20%,需更换部件)。

汽车行业特定要求:主机厂的企业规范

汽车行业是工业机器人最大应用领域(占比约40%),主机厂(大众、通用、丰田)对疲劳寿命要求远高于通用标准——汽车生产线停线成本极高(每小时数万元),需机械臂长期稳定运行。

以大众VW 50180标准为例,焊接机器人机械臂需满足200万次循环、加载力为额定负载1.1倍(焊接机器人负载小但循环频率高,每小时可达300次)。测试需模拟实际环境:喷涂焊接烟尘(铁粉+焊剂)、进行热循环试验(-10℃至50℃,循环10次),验证防腐蚀与热稳定性。

通用GMW 14172标准要求,车身搬运机械臂需承受“变负载循环”(50%额定负载升至120%再降至50%),循环150万次。测试中监测“关节间隙”:若间隙超0.1mm(影响定位精度),判定失效。

这些企业规范的核心是“贴近实际场景”,不仅关注实验室疲劳寿命,更考核实际环境中的可靠性——这是主机厂选择供应商的核心指标。

测试设备与方法规范:GB/T 2611-2007与GB/T 14093-2009

疲劳测试准确性依赖设备精度,GB/T 2611-2007《试验机 通用技术要求》规定:疲劳试验机力值示值误差≤±1%,位移示值误差≤±0.5%,频率波动≤±0.1Hz。例如,电液伺服试验机需提供“双向加载”(拉压循环)与“载荷保持”功能,模拟持续负载。

GB/T 14093-2009《机械振动 随机激励下的疲劳寿命估算方法》解决了实际工作中“随机载荷”的评估问题。工业机器人常受随机振动(搬运晃动、生产线共振),无法用正弦波模拟。

标准采用“功率谱密度(PSD)分析”:用加速度传感器采集实际振动数据,转换为PSD曲线(不同频率的振动能量);再用Miner法则将随机载荷转换为等效恒定振幅循环载荷,计算疲劳寿命。例如,某机械臂10Hz处加速度谱密度0.5g²/Hz,通过Miner法则得等效循环80万次,若材料疲劳极限100万次,则判定满足要求。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