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气候环境试验是为了评估集成电路在不同气候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可靠性等情况,确保其能在各种实际环境中正常工作。
集成电路气候环境试验目的
目的之一是检验集成电路在高温环境下是否能保持稳定的电气性能,避免因高温导致性能退化或失效。
其二是测试集成电路在低温环境中的适应能力,保障其在寒冷环境下仍能正常运行。
其三是通过湿度试验,了解集成电路受潮后性能变化,防止因潮湿引发故障。
集成电路气候环境试验方法
高温试验方法通常是将集成电路置于特定高温箱中,设定合适温度和时间,监测其电气参数变化。
低温试验则是把集成电路放入低温箱,控制温度和时长,观察性能指标。
湿度试验可采用恒温恒湿箱,调节湿度和温度条件,模拟不同湿度环境下集成电路的表现。
集成电路气候环境试验分类
按气候因素可分为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湿度试验等不同类别。
按试验场景又可分为贮存气候环境试验、使用气候环境试验等。
按试验组合还能有温湿度循环试验等综合类试验。
集成电路气候环境试验范围
范围包括各种不同工艺、不同封装形式的集成电路产品。
涵盖工业领域、消费电子领域等多种应用场景下的集成电路。
涉及不同地域气候差异对应的环境条件测试范围。
集成电路气候环境试验项目
项目包括高温储存试验,测试集成电路在高温储存状态下的性能。
低温工作试验,检验集成电路在低温环境下正常工作时的性能。
湿度暴露试验,评估集成电路暴露在高湿度环境中的性能变化。
集成电路气候环境试验参考标准
GB/T 2423.1-202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规定了低温试验的相关要求和方法。
GB/T 2423.2-202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对高温试验进行规范。
GB/T 2423.3-20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明确了恒定湿热试验的标准。
GB/T 2423.4-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规定了交变湿热试验的要求。
GB/T 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若涉及盐雾相关气候环境试验则参考此标准。
GB/T 2423.34-201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D:高温/低气压综合试验》,用于高温低气压综合试验场景。
GB/T 2423.42-201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EY:长霉》,当考虑长霉相关气候环境时参考。
GB/T 2423.50-2012《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Z/AD:温度变化》,适用于温度变化相关的气候环境试验。
GB/T 34346-2017《集成电路 环境应力筛选要求》,对集成电路环境应力筛选有相关要求可参考。
集成电路气候环境试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之一是试验前要确保集成电路样品的清洁和完好,避免杂质影响测试结果。
其二是严格按照参考标准设定试验参数,保证试验条件的准确性。
其三是试验过程中要密切监测集成电路的状态和相关参数变化,及时记录异常情况。
集成电路气候环境试验合规判定
合规判定首先是将试验后集成电路的电气性能指标与标准要求进行对比。
若各项指标符合相应标准规定,则判定为气候环境试验合规。
若有指标不满足标准,需进一步分析原因,确定是否属于可接受范围或需要改进产品。
集成电路气候环境试验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包括集成电路生产企业的质量管控,通过试验筛选出合格产品。
在电子产品研发阶段,用于评估集成电路在不同气候环境下的可靠性,优化设计。
还可应用于集成电路的售后质量追溯,检验产品在实际使用环境中的表现是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