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通信器件可靠性增长试验是为了提升光通信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通过模拟其工作环境等进行试验,以发现并解决潜在可靠性问题,确保器件能稳定、可靠地工作于光通信系统中。
光通信器件可靠性增长试验目的
目的之一是找出光通信器件在设计、制造等环节存在的可靠性缺陷,通过试验暴露问题。其二是验证改进措施对提升器件可靠性的效果,持续优化器件性能。其三是确保光通信器件能满足长期稳定运行于通信网络的要求,保障通信系统的正常通信。
光通信器件可靠性增长试验原理
该试验基于加速应力原理,通过施加高于正常工作应力的环境应力,如温度、湿度、振动等应力,使器件潜在的可靠性问题加速暴露出来。利用故障分析技术,对出现的故障进行定位和原因分析,进而采取改进措施,再通过试验验证改进效果,不断循环以实现可靠性增长。
光通信器件可靠性增长试验所需设备
需要温度试验箱,用于模拟不同温度环境对器件的影响。还需要湿度试验设备,可控制试验环境的湿度条件。振动试验台能模拟振动应力环境。此外,还需要光性能测试仪器,用于监测光通信器件的光传输性能变化,如光功率计、光谱分析仪等。
光通信器件可靠性增长试验条件
试验环境的温度条件通常需要设定不同的温度范围,比如 -40℃至85℃等典型通信环境温度区间。湿度条件一般控制在一定范围,如20%-90%RH。振动试验的频率、振幅等参数也需要根据器件实际使用场景设定合适的条件。
光通信器件可靠性增长试验步骤
首先是样品准备,选取符合要求的光通信器件样品。然后设置试验条件,将样品放入相应试验设备中,按照设定的温度、湿度、振动等条件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定期用测试仪器监测器件的光性能等指标,记录故障发生情况。试验结束后,对故障器件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再次进行试验验证改进效果,重复循环直至达到可靠性增长目标。
光通信器件可靠性增长试验参考标准
标准如GB/T 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规定了低温试验的相关要求。
GB/T 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明确了高温试验的标准。
GB/T 2423.3-20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对恒定湿热试验有详细规定。
GB/T 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规范了振动试验的标准。
IEC 60793-2-100:2007《光纤第2-100部分:光纤的试验方法和要求-环境性能的试验方法》,涉及光纤相关环境性能试验要求。
YD/T 974-2018《通信用激光二极管试验方法》,规定了通信用激光二极管的试验方法。
YD/T 1250-2010《通信用光接收模块》,对光接收模块的相关试验等有要求。
GR-468-CORE《Telcordia Technologies-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Requirements for Optical Fiber and Cable》,是关于光纤电缆环境工程要求的标准。
ISO 14127:2002《Optical fibre cables-Environmental testing procedures》,规定了光纤电缆的环境测试程序。
光通信器件可靠性增长试验注意事项
试验前要确保设备校准准确,保证测试数据的可靠性。试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定的条件进行操作,避免人为因素干扰试验条件。同时,要做好样品的标识和记录,便于后续故障分析和试验跟踪。
光通信器件可靠性增长试验结果评估
通过对比试验前后器件的光性能指标变化,如光功率、误码率等,评估可靠性增长效果。若试验后器件的故障发生率降低,光性能稳定,说明可靠性增长试验取得良好效果。还可以通过分析故障分析的数据,判断改进措施是否有效提升了器件可靠性。
光通信器件可靠性增长试验应用场景
应用于光通信器件的研发阶段,通过试验优化器件设计。也应用于生产环节,检验生产工艺对器件可靠性的影响,确保量产器件的可靠性。还应用于光通信器件的质量管控,在产品交付前进行可靠性验证,保障进入市场的器件能稳定工作于各种光通信网络环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