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可靠性增长试验是通过模拟多种环境与工况测试智能手表,发现并改进可靠性问题,以提升其稳定性与使用寿命的试验过程。
智能手表可靠性增长试验目的
目的是发现智能手表设计、制造等环节的可靠性缺陷,为改进产品提供依据,提升其可靠性水平,延长使用寿命,增强市场竞争力。
通过试验优化性能,使其在不同环境下稳定工作,降低市场故障发生率,同时验证设计合理性,完善设计满足用户对可靠性的要求。
智能手表可靠性增长试验原理
基于可靠性工程理论,模拟实际使用中的温度、机械、电磁等多种应力条件,激发智能手表潜在故障。
利用故障分析技术定位、分析故障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后再进行试验,通过循环试验、分析、改进过程降低故障发生率,实现可靠性增长。
其原理核心是通过有计划试验暴露并解决可靠性问题,使智能手表可靠性达预期目标。
智能手表可靠性增长试验所需设备
需温度试验箱,模拟不同温度环境测试智能手表极端温度性能。
机械振动台,模拟运输、使用中的振动应力,测试抗振动能力。
电磁兼容测试设备,检测智能手表电磁兼容性,确保电磁干扰下正常工作。
老化测试设备,让智能手表长时间工作加速老化,暴露潜在可靠性问题。
还有数据采集设备,实时采集试验中智能手表各项性能数据,以便分析评估。
智能手表可靠性增长试验条件
试验环境温度需设定不同范围循环试验,如 -40℃至85℃等;湿度可设20%-90%等不同相对湿度。
振动条件要确定频率、振幅等参数,如频率10Hz-500Hz,振幅0.1mm-1mm等,依实际使用场景设定。
试验时间根据计划而定,需进行数百甚至数千小时连续试验,充分暴露可靠性问题。
智能手表可靠性增长试验步骤
首先试验准备,选定样品、准备设备、确定试验条件参数等。
然后实施试验,将智能手表放试验设备,按设定条件试验,同时用数据采集设备实时记录数据。
试验中定期检查工作状态,记录故障现象等信息,试验结束后分析数据找故障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进入下一轮试验循环,直至达预期可靠性目标。
智能手表可靠性增长试验参考标准
GB/T 2423.1-202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规定低温环境试验方法要求。
GB/T 2423.2-202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明确高温环境试验相关内容。
GB/T 2423.10-2019《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Fc:振动(正弦)》,规范振动试验要求。
GB/T 17626.2-201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规定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方法。
GB/T 17626.3-2016《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明确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要求。
GB/T 17626.4-2018《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规定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方法。
GB/T 17626.5-2019《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明确浪涌抗扰度试验要求。
GB/T 17626.6-2017《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规定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方法。
GB/T 26262-2010《移动手持机 可靠性试验方法》,可作为智能手表可靠性试验参考。
GB/T 38323-2019《穿戴式智能设备 通用技术要求》,对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智能手表技术要求有相关规定。
智能手表可靠性增长试验注意事项
试验前要确保智能手表样品一致性,选取具代表性样品试验。
试验过程严格按设定条件操作,保证条件准确性稳定性,避免因偏差致结果不准确。
对试验中出现的故障详细准确记录,包括故障现象、发生时间、相关参数等,以便后续分析。
智能手表可靠性增长试验结果评估
分析试验数据,评估故障发生率、性能指标变化等,故障发生率逐步降低且性能指标符合预期则试验有成效。
对比试验结果与预期可靠性目标,判断是否达设计要求可靠性水平,未达则需进一步改进并进行下一轮试验。
通过统计平均无故障时间等指标综合评估智能手表可靠性增长情况。
智能手表可靠性增长试验应用场景
应用于研发阶段,验证改进产品设计,确保上市前产品可靠性。
生产过程中监控产品可靠性,及时发现生产引入的可靠性问题,保证量产质量稳定。
用于质量改进阶段,持续提升智能手表可靠性,满足市场对高品质智能手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