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可靠性增长试验是通过模拟实际使用环境与工况,发现系统可靠性问题并逐步改进,以提升其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试验,旨在确保电池管理系统在汽车领域长期可靠运行。
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可靠性增长试验目的
目的之一是找出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在设计、制造等环节存在的可靠性隐患,通过试验暴露问题。其二是通过不断改进优化,提高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增强系统的耐久性。其三是验证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可靠性表现,为系统的量产和实际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可靠性增长试验原理
该试验原理基于模拟实际汽车运行中的各种工况,如不同温度、充放电电流、振动等环境条件。通过让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在模拟的多应力环境下运行,利用故障监测与数据分析技术,识别系统故障模式和失效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实现可靠性的逐步增长。
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可靠性增长试验所需设备
需要电池充放电测试设备,用于模拟电池的充放电过程。还需环境试验箱,可控制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振动试验台,模拟汽车行驶中的振动工况。数据采集系统,用于实时采集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各项参数,如电压、电流、温度等。
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可靠性增长试验条件
试验环境条件方面,温度通常需设置在一定范围,如-40℃至85℃等不同极端温度点。湿度也要控制在合适范围,一般在10%-90%RH。振动条件需模拟不同频率和振幅的振动,如频率范围在10Hz-2000Hz,振幅根据实际汽车振动情况设定。
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可靠性增长试验步骤
首先进行初始状态测试,获取系统初始的各项性能参数。然后将系统置于模拟工况环境中运行,在运行过程中通过数据采集系统实时监测。当发现故障后,分析故障原因并进行改进,之后再次进行测试,循环这个过程,直到达到预定的可靠性目标。
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可靠性增长试验参考标准
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
GB/T 18384.3-2015《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第3部分: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
ISO 12405-2:2016《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2部分:振动》。
SAE J1772-2018《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IEC 62660-3:2013《锂离子电池系统的安全要求 第3部分:电动道路车辆用电池系统》。
GB/T 34013-2017《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
GB/T 34094-2017《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QC/T 897-201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条件》。
UL 2580-2019《电动车辆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安全标准》。
ISO 6469-2:2016《道路车辆 电气及电子设备的环境条件和试验 第2部分:冲击》。
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可靠性增长试验注意事项
试验前要确保设备校准准确,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试验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处理突发情况。同时,要严格按照参考标准设置试验条件,保证试验的规范性。
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可靠性增长试验结果评估
通过统计试验过程中的故障次数、故障间隔时间等指标来评估可靠性。若故障次数逐渐减少,故障间隔时间逐渐延长,则说明可靠性在增长。根据最终的各项可靠性指标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来判断试验结果是否合格。
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可靠性增长试验应用场景
应用于汽车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阶段,通过试验优化系统设计。也可用于生产企业对量产前的电池管理系统进行可靠性验证,确保产品投入市场后具有可靠的性能。还可在汽车整车厂进行电池管理系统的配套验证,保障整车的电池系统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