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检测领域 > 环境领域 > 水质检测
水质检测

土壤地下水污染交互影响评估

土壤地下水污染交互影响评估是针对土壤与地下水系统污染物迁移转化关系的系统性研究项目,重点分析污染物在两种介质中的扩散路径、累积效应及生态健康风险。评估过程涵盖污染源识别、水文地质调查、污染物浓度检测、迁移模型构建及风险量化分析,通过多介质采样、同位素示踪、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明确污染交互机制。其核心目标是为污染场地修复、地下水保护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全国热线
156-0036-6678
土壤地下水污染交互影响评估 概述

土壤地下水污染交互影响评估是针对土壤与地下水系统污染物迁移转化关系的系统性研究项目,重点分析污染物在两种介质中的扩散路径、累积效应及生态健康风险。评估过程涵盖污染源识别、水文地质调查、污染物浓度检测、迁移模型构建及风险量化分析,通过多介质采样、同位素示踪、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明确污染交互机制。其核心目标是为污染场地修复、地下水保护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广泛应用于工业遗留地块、矿区修复、垃圾填埋场等场景。

土壤地下水污染交互影响评估项目介绍

该项目聚焦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物跨介质迁移规律,通过分析污染物在包气带、含水层中的吸附-解吸、氧化还原等作用机制,评估污染扩散对周边环境的复合影响。

采用多参数监测井网络布设,同步采集土壤剖面、地下水样品,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确定污染羽空间分布特征。

建立耦合流体动力学与污染物运移的数值模型,预测长期污染趋势及修复工程效果,量化人体经口摄入、皮肤接触等暴露途径的健康风险。

土壤地下水污染交互影响评估项目种类

污染源解析类评估:区分工业渗漏、农业面源、历史填埋等不同污染来源贡献率

迁移路径验证类评估:确定裂隙、溶洞等优先迁移通道对污染扩散的放大效应

生态毒性累积评估:研究重金属/有机物在土壤-地下水-植物系统中的生物富集规律

修复效果预测评估:模拟不同技术组合(如原位化学氧化+渗透反应墙)的长期治理效能

土壤地下水污染交互影响评估所需样品

土壤样品:采集不同深度原状土(0-20cm表土、含水层顶板黏土层等)

地下水样品:分层监测井中获取潜水层、承压水层水样(含挥发性有机物专用采样器)

地表水与底泥样品:在径流区、排泄区采集地表水体及沉积物

背景对照样品:采集未受污染区域土壤及地下水作为基准值参照

土壤地下水污染交互影响评估方法步骤

1、历史资料分析:调取场地土地利用变更、生产工艺流程图等历史档案

2、地球物理勘探:采用地质雷达、电阻率法探测地下构筑物及污染羽边界

3、三维监测井布设:按水文地质单元布置多层监测井(深达隔水底板)

4、多介质同步采样:使用低扰动钻探设备采集土壤岩芯并同步测定水文参数

5、同位素指纹分析:运用δ34S、87Sr/86Sr比值追踪污染物来源

6、数值模型构建:采用MODFLOW- MT3DMS模拟百年尺度污染迁移规律

土壤地下水污染交互影响评估依据标准

1、HJ 25.3-2019 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

2、HJ 164-2020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GB 36600-2018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4、GB/T 14848-2017 地下水质量标准

5、HJ 25.1-2019 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6、HJ 25.2-2019 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7、HJ 610-2016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8、HJ 682-2019 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

9、DZ/T 0287-2015 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

10、HJ 1019-2019 地块土壤和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采样技术导则

土壤地下水污染交互影响评估服务周期

常规项目周期为3-6个月:包含2周现场踏勘、1个月采样检测、2个月模型构建、1个月报告编制及专家评审

复杂场地需延长至8-12个月:涉及多期水文地质勘察(丰水期/枯水期对比监测)

应急评估可压缩至45天:采用快速检测设备与简化模型进行初步风险评估

土壤地下水污染交互影响评估应用场景

化工园区退役场地再开发:评估氯代烃类污染物在裂隙黏土中的纵向迁移风险

油田开采区生态修复:量化石油烃类在包气带中的生物降解与地下水污染关联性

垃圾填埋场防渗系统效能验证:监测渗滤液中有机物穿透复合衬垫的时空分布规律

农田面源污染治理:解析硝酸盐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淋失机制及阻断措施

本文标签:水质检测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