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检测领域 > 环境领域 > 水质检测
水质检测

水体碳汇功能评估与碳循环监测

水体碳汇功能评估与碳循环监测是针对水体生态系统在碳吸收、储存和释放过程中作用的系统性研究,旨在量化水体的碳汇能力及其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通过分析溶解性碳、颗粒态碳、沉积物碳等形态,结合水文、生物和化学参数,评估水体的碳通量及动态变化。该项目为应对气候变化、制定生态保护政策及碳交易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广泛应用于湖泊、河流、湿地、海洋等水体的生态修复与碳中和管理。

全国热线
156-0036-6678
水体碳汇功能评估与碳循环监测 概述

水体碳汇功能评估与碳循环监测是针对水体生态系统在碳吸收、储存和释放过程中作用的系统性研究,旨在量化水体的碳汇能力及其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通过分析溶解性碳、颗粒态碳、沉积物碳等形态,结合水文、生物和化学参数,评估水体的碳通量及动态变化。该项目为应对气候变化、制定生态保护政策及碳交易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广泛应用于湖泊、河流、湿地、海洋等水体的生态修复与碳中和管理。

水体碳汇功能评估与碳循环监测项目介绍

1、项目聚焦水体生态系统对碳的固定、转移和释放过程,涵盖溶解无机碳(DIC)、溶解有机碳(DOC)、颗粒有机碳(POC)及沉积物碳库的定量分析。

2、通过原位监测与实验室模拟,解析碳通量时空分布规律,评估人类活动(如土地利用、污染排放)对碳循环的影响。

3、结合同位素示踪技术(如δ13C)区分生物源与非生物源碳,明确碳汇形成机制及稳定性。

项目种类

1、自然水体碳汇评估(湖泊/河流/海洋)

2、人工水体碳管理研究(水库/水产养殖区)

3、湿地蓝碳系统监测(红树林/盐沼/海草床)

4、极端气候事件下的碳循环应急监测

所需样品

1、水样(表层/底层分层采集,过滤与非过滤样本)

2、沉积物柱状样(0-50cm分层)

3、水生生物样本(浮游植物、大型藻类、贝类等)

4、大气-水界面气体交换样本(CO2、CH4通量)

方法步骤

1、现场多参数仪测定pH、温度、电导率、溶解氧等基础指标

2、碳形态分级分离(0.45μm滤膜过滤区分溶解态与颗粒态)

3、TOC分析仪测定总有机碳,非色散红外检测器(NDIR)测定无机碳

4、气相色谱法测定CH4、CO2等温室气体浓度

5、稳定同位素质谱(IRMS)分析碳同位素组成

依据标准

1、GB 17378.4-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2、HJ 501-2009 水质 总有机碳的测定 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3、HJ 636-2012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4、ISO 5667-3:2018 水质采样 第3部分:水样的保存与处理

5、EPA Method 415.3 溶解有机碳测定(催化氧化/NDIR法)

6、GB/T 14848-2017 地下水质量标准(碳相关指标)

7、LY/T 2988-2018 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评估技术规程

8、HJ 695-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二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9、ISO 13161:2011 水中钋-210的α光谱测定(用于碳循环年代学研究)

10、GB/T 30738-2014 海洋沉积物中总有机碳的测定

服务周期

1、常规监测项目:15-30个工作日(含采样至报告出具)

2、长期碳通量观测:按季度/年度周期提供趋势分析报告

3、碳汇量核证项目:45-60个工作日(含模型验证与不确定性分析)

应用场景

1、蓝碳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效果评估

2、水利水电项目碳足迹核算与碳中和方案制定

3、碳交易市场水体碳汇CCER方法学开发

4、近海养殖区碳汇功能提升技术验证

5、城市河湖系统低碳治理绩效考评

本文标签:水质检测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