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检测领域 > 医药与化妆品领域 > 微生物限度检测
微生物限度检测

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

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是对生物制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进行检测,以保障生物制品质量与安全,涉及多方面检测与判定的重要质量控制环节。

全国热线
156-0036-6678
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 概述

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是对生物制品中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进行检测,以保障生物制品质量与安全,涉及多方面检测与判定的重要质量控制环节。

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目的

目的在于确保生物制品在生产、储存等过程中微生物污染处于安全范围,避免使用者因接触含超标微生物的生物制品而感染疾病。同时,通过检测规范生物制品质量标准,为生产工艺优化提供依据,保证产品质量稳定符合相关行业规范。

此外,微生物限度检测能助力明确生物制品的微生物安全性等级,为其临床应用等提供可靠质量保障,是生物制品从研发到上市全流程质量把控的关键步骤。

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

平皿法是常用方法之一,将供试液接种到琼脂平皿,在适宜温度等条件下培养,根据培养后形成的菌落数来测定需氧菌、厌氧菌等的数量。

薄膜过滤法适用于含抑菌成分的生物制品,通过过滤使微生物截留在滤膜上,再将滤膜接种到培养基培养计数,可有效排除抑菌成分干扰。

还有显微计数法等辅助方法,能更精准地确定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种方法结合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分类

按检测对象分,有细菌限度检测、霉菌和酵母菌限度检测,分别针对不同类型微生物进行专项测定。

按生物制品类型分,包括疫苗类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血液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细胞治疗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测等,不同类型生物制品因特性不同检测侧重点有差异。

按检测目的分,有常规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检测、新品研发阶段为优化工艺的微生物检测、上市后监督抽检的检测等,满足不同阶段的质量把控需求。

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范围

范围涵盖各类生物制品,如疫苗、血清、血液制品、重组蛋白制品等,涉及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全流程检测。

包括生物制品生产环境中与产品接触的设备、容器、管道等表面的微生物检测,确保生产环境符合微生物控制要求,防止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生物制品。

还涉及生物制品运输、储存环节的微生物状况检测,保障生物制品在流通过程中的质量稳定,避免因运输储存条件不当导致微生物滋生。

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项目

主要项目有需氧菌总数测定,通过检测需氧菌数量来评估生物制品被需氧微生物污染的程度。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也是重要项目,了解生物制品中霉菌和酵母菌的存在情况,因为它们可能影响生物制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包括致病菌检测,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特定致病菌的排查,确保生物制品中不存在致病性微生物,保障使用者安全。

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参考标准

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该标准规范了微生物计数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求。

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明确了控制菌检测的相关流程和标准。

参考《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评价规程》,其中对生物制品中病毒相关微生物检测有详细的规程要求,保障生物制品病毒安全性。

参考《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从实验室管理角度规范微生物限度检测的操作、环境等要求,确保检测结果可靠。

参考ISO 11133:2014 医疗器械的病毒杀灭效果测定,虽然针对医疗器械,但其中关于病毒相关微生物检测的原理和部分方法可借鉴用于生物制品检测。

参考GB 19489-2004 实验室 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保障微生物限度检测过程中的生物安全,规范实验室操作环境和防护措施。

参考《体外诊断试剂微生物污染控制指导原则》,对涉及微生物检测的体外生物制品在微生物污染控制方面提供指导,规范相关操作。

参考《生物制品总论》,其中包含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相关的总体性要求和原则,为检测提供宏观指导。

参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角度对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相关的生产环节进行规范,确保生产符合质量要求。

参考《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0部分:刺激与致敏试验》,部分内容可辅助理解生物制品中微生物相关的安全性评价,为综合判定生物制品质量提供参考。

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注意事项

检测环境要严格符合洁净要求,如在洁净室等特定环境中进行检测,避免外部环境中的微生物混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操作过程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从取样到接种等每一步都要防止引入新的微生物污染,例如使用无菌工具、在无菌操作台内操作等。

要重视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包括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效果等,确保培养基适合微生物生长且无杂菌,避免因培养基问题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

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合规判定

合规判定首先依据相关参考标准,将检测得到的微生物数量、种类等与标准规定的微生物限度值进行对比。若检测结果在标准允许的微生物限度范围内,则判定为合规。

若检测结果超出标准规定的限度,需进一步排查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环节,如原材料污染、生产环境失控等,并采取相应改进措施后重新检测。同时,要综合考虑生物制品的用途、风险等级等因素全面判定是否合规,确保生物制品安全有效。

生物制品微生物限度检测应用场景

应用于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在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测,确保出厂产品符合质量标准,保障企业产品质量信誉。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利用微生物限度检测进行监督抽检,对市场上的生物制品进行检查,保障公众使用的生物制品质量安全,维护药品市场秩序。

在生物制品研发过程中,通过微生物限度检测评估研发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产品的改进和上市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生物制品研发顺利进行。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