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温度特性测试是针对动力电池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性能表现进行的测试,旨在全面了解电池在温度变化时的各项特性,为电池的设计、应用及安全保障提供依据。
电池温度特性测试目的
目的之一是确定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充放电效率,了解温度对电池容量输出的影响,从而优化电池的使用策略。
其二是评估温度对电池安全性的影响,比如高温下是否会引发热失控等危险情况,保障电池使用安全。
其三是掌握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启动性能和放电能力,确保电池在寒冷气候下仍能正常工作。
电池温度特性测试方法
常用方法有恒温箱法,将电池置于设定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充放电测试,记录不同温度下的电池电压、电流、容量等参数。
还可以采用温控环境舱法,通过精确控制环境舱内的温度梯度,模拟电池在实际使用中可能经历的温度变化场景,进行多维度的温度特性测试。
另外,也可利用热循环测试方法,让电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循环变化,测试电池在温度循环过程中的性能衰减等情况。
电池温度特性测试分类
按测试温度区间可分为低温特性测试,主要测试电池在0℃以下环境的性能表现。
高温特性测试则针对电池在40℃以上高温环境下的性能及安全性进行测试。
还有宽温度范围特性测试,涵盖从极低温度到极高温度的全区间温度环境,综合评估电池在不同温度跨度下的特性。
电池温度特性测试范围
范围包括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测试,确定电池正常工作的温度区间,如0℃-45℃等。
还涉及温度对电池寿命影响的范围测试,探究在不同温度累积作用下电池容量衰减等寿命变化情况。
同时包括温度突变时的性能响应范围测试,测试电池在温度快速变化时的瞬间性能反应。
电池温度特性测试项目
项目之一是温度对电池容量的影响测试,测量不同温度下电池的实际可释放容量。
其二是温度对电池内阻的影响测试,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电池的内阻变化,分析内阻与温度的关系。
还有温度对电池充放电功率的影响测试,评估温度变化时电池能够承受的充放电功率大小。
电池温度特性测试参考标准
GB/T 31485-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其中涉及电池在不同温度循环下的寿命相关内容。
GB/T 38031-2020《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对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安全性能有相关规定。
ISO 12405-1:2019《道路车辆 铅酸蓄电池 第1部分:启动用铅酸蓄电池》,虽主要针对铅酸电池,但其中关于温度特性的测试思路有参考意义。
SAE J2464-2013《轻型汽车用铅酸蓄电池的充电系统要求》,涉及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充电相关特性测试。
IEC 61960:2013《固定型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对电池温度特性测试有相关技术要求。
GB/T 34013-2017《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明确了电池温度特性相关电性能的测试要求。
QC/T 743-2017《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包含温度安全性测试等内容。
GB/T 18333.1-2015《银锌蓄电池 第1部分:总规范》,涉及银锌电池在温度特性方面的测试规范。
GB/T 31467.3-2015《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和系统 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与测试方法》,同样对温度相关的安全测试有规定。
电池温度特性测试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之一是测试环境的温度控制要精确,偏差应在标准允许范围内,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其二是电池安装要牢固,避免在测试过程中因电池移动导致测试数据不准确或设备损坏。
其三是测试前要对电池进行充分的预处理,如常温静置等,确保电池处于稳定状态再进行温度特性测试。
电池温度特性测试合规判定
合规判定首先要看电池的温度特性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规定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要求,若超出则不符合。
其次,电池在不同温度下的安全性指标是否达标,如高温下不发生热失控等情况,若不达标则不合规。
再者,电池的容量、内阻等性能指标在温度变化下是否在标准允许的波动范围内,超出则判定为不合规。
电池温度特性测试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之一是电池研发阶段,通过温度特性测试优化电池配方和结构,提升电池性能。
其二是在电池生产企业的质量检测环节,确保生产出的电池符合温度特性相关标准要求。
其三是在电动汽车等新能源设备中,提前了解电池在不同使用环境温度下的性能表现,保障设备的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