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检测领域 > 医疗器械领域 > 电磁兼容性检测
电磁兼容性检测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电磁兼容性检测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电磁兼容性检测是验证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且不干扰其他设备的关键环节。该检测依据国际标准及医疗器械法规要求,涵盖发射测试、抗扰度测试、谐波电流等多个维度,确保MRI在临床使用中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同时避免自身电磁辐射对周边设备造成影响。检测涉及复杂的高频信号分析、屏蔽效能评估及梯度磁场兼容性验证,是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核心技...

全国热线
156-0036-6678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电磁兼容性检测 概述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电磁兼容性检测是验证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且不干扰其他设备的关键环节。该检测依据国际标准及医疗器械法规要求,涵盖发射测试、抗扰度测试、谐波电流等多个维度,确保MRI在临床使用中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同时避免自身电磁辐射对周边设备造成影响。检测涉及复杂的高频信号分析、屏蔽效能评估及梯度磁场兼容性验证,是保障医疗设备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核心技术手段。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电磁兼容性检测项目介绍

1、电磁兼容性(EMC)检测是MRI设备上市前必须通过的强制性认证项目,主要验证设备在预定电磁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

2、检测分为发射测试(EMI)和抗扰度测试(EMS)两大方向,前者评估设备对外电磁干扰水平,后者检验设备抗外界干扰能力。

3、包含射频场辐射、传导发射、谐波电流、电压波动等基础测试项目,以及针对MRI特有的梯度磁场、主磁场兼容性专项检测。

4、需模拟医院复杂电磁环境,测试设备在无线通信、电梯运行、医疗设备群同步工作等场景下的适应性。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电磁兼容性检测范围

1、适用设备覆盖永磁型、超导型等全系列MRI系统,包括1.5T、3.0T等不同场强规格。

2、检测频率范围扩展至0Hz-18GHz,覆盖工频磁场至5G通信频段的完整频谱。

3、特殊检测包含射频线圈阵列的协同工作兼容性、紧急停机装置的电磁抗干扰能力。

4、涵盖设备全生命周期,包括研发验证、型式检验、出厂测试及安装现场验收检测。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电磁兼容性检测所需样品

1、完整主机系统(含磁体、梯度系统、射频系统)及配套操作台。

2、所有类型射频线圈(头颈线圈、体线圈、表面线圈等)需提供至少3种典型配置。

3、设备配套的生理监护仪、呼吸门控装置等辅助设备须同步送检。

4、需提供屏蔽室技术参数及磁体失超保护系统的电磁防护设计文档。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电磁兼容性检测所需设备

1、3米法/10米法半电波暗室系统,配备转台及升降天线塔。

2、高精度场强测试系统(频率范围覆盖9kHz-40GHz)。

3、大电流注入装置(BCI)用于线缆束抗扰度测试。

4、专用MRI磁场监测设备,包括高斯计、磁通门磁强计。

5、瞬态脉冲发生器(EFT/Burst/Surge组合波形)。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电磁兼容性检测流程

1、预测试阶段:在屏蔽室内进行基线扫描,确定背景噪声特征。

2、发射测试:依次进行辐射发射、传导发射、谐波电流、电压闪烁测试。

3、抗扰度测试:实施射频场辐射抗扰度、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浪涌冲击等8大项目。

4、专项测试:梯度磁场切换速率对周边设备影响评估,主磁场泄露检测。

5、数据分析:采用时频联合分析方法,区分设备固有发射与环境干扰。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电磁兼容性检测技术与方法

1、应用近场探头矩阵技术,对磁体腔体表面进行三维电磁场分布测绘。

2、采用实时频谱监测技术,捕捉梯度磁场切换时的瞬态发射特征。

3、实施多通道同步测量,分析射频发射与梯度脉冲的时域相关性。

4、应用电磁拓扑分割法,定位干扰源至具体子系统(如射频功放、梯度放大器)。

5、引入人体组织等效模型,评估设备运行对植入式医疗设备的电磁影响。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电磁兼容性检测标准与规范

1、IEC 60601-1-2:2014 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性通用要求

2、YY 0505-2012 医用电气设备 第1-2部分:安全通用要求 并列标准:电磁兼容

3、IEC 60601-2-33:2015 医用电气设备 第2-33部分:磁共振设备安全特殊要求

4、CISPR 11:2015 工业、科学和医疗设备射频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5、GB/T 17626系列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6、ISO/TS 10974:2018 磁共振环境下植入式医疗器械的电磁兼容评估

7、AAMI PC76:2019 医疗设备电磁兼容风险管理指南

8、FDA Guidance for Industry and FDA Staff: MRI Safety Testing

9、EN 50527-1:2016 工作场所人体暴露于MRI系统电磁场的评估规程

10、NEMA MS 8-2016 磁共振设备声学噪声测量标准

11、IEC 61000-4-3:2020 辐射射频电磁场抗扰度试验

12、GB 9706.1-2020 医用电气设备 第1部分:基本安全和基本性能通用要求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电磁兼容性检测服务周期

1、常规检测周期为15-20个工作日,含测试及报告编制时间。

2、加急服务可缩短至7个工作日,需支付30%加急费用。

3、现场验收检测需配合设备安装进度,通常安排3天连续测试。

4、复测周期根据整改情况而定,一般整改后5个工作日内安排复测。

核磁共振成像系统(MRI)电磁兼容性检测应用场景

1、医疗器械注册申报:作为CFDA/NMPA注册必检项目。

2、医院设备验收:验证新装机设备与医院现有电磁环境的兼容性。

3、产品设计改进:诊断研发阶段电磁干扰问题,优化屏蔽设计。

4、海外市场准入:满足FDA、CE等国际认证的EMC合规要求。

5、医疗事故鉴定:分析设备异常工作是否由电磁干扰导致。

本文标签:电磁兼容性检测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