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挖掘机起重臂疲劳寿命测试过程中需要重点监测的性能参数分析

时间:2025-07-23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起重臂是挖掘机的核心承载部件,长期承受挖掘、提升、旋转等循环载荷,易因疲劳损伤引发断裂失效,直接威胁设备安全与作业效率。疲劳寿命测试是评估起重臂可靠性的关键环节,而重点性能参数的监测则是测试的核心——这些参数不仅反映实时受力状态,更是量化疲劳损伤、预测剩余寿命的基础。本文结合测试原理与实际工况,系统分析挖掘机起重臂疲劳寿命测试中需重点监测的性能参数,阐述各参数的监测逻辑、方法及对疲劳分析的支撑作用。

应力应变参数:疲劳损伤的直接“晴雨表”

疲劳损伤的本质是材料在循环应力作用下的微裂纹累积,因此应力应变是反映起重臂疲劳状态最直接的指标。监测需聚焦应力集中区:如大臂与小臂连接的铰点附近、主焊缝热影响区、截面突变的圆弧过渡处,这些位置是裂纹萌生的高发区。

常用监测手段包括电阻应变片(成本低、响应快,适合短期测试)和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抗电磁干扰、耐腐蚀,适合长期在线监测)。测试中需采集动态应力应变的时间历程,通过雨流计数法统计应力循环的幅值、均值及循环次数,再结合材料S-N曲线(应力-寿命曲线),用Miner线性累积损伤法则计算当前损伤程度。

例如某型号挖掘机起重臂的主焊缝处,挖掘工况下应力循环幅值达350MPa(约为Q345钢屈服强度的1倍),循环1.2万次后焊缝表面出现0.5mm微裂纹,与应力应变监测的损伤计算结果完全一致,验证了参数的有效性。

实际工况载荷谱:疲劳分析的“输入源头”

疲劳寿命取决于真实载荷历史,而实际工况中起重臂的受力是复杂循环载荷——挖掘时斗杆液压缸的推力、提升时动臂液压缸的拉力、旋转时的惯性载荷、行走时的地面冲击载荷,这些载荷的大小、频率和顺序直接影响损伤累积。

载荷谱采集通常通过液压系统压力传感器实现:在动臂、斗杆、铲斗液压缸进油口安装压力传感器,测取液压油压力信号,再通过起重臂力学模型(虚功原理、有限元分析)换算成各截面载荷。采集到的载荷时间历程需用雨流计数法转化为二维载荷谱(如Palmgreen-Miner谱),为疲劳试验和寿命预测提供输入。

某挖掘机在矿山作业的载荷谱中,幅值超120kN的循环占比18%,而市政土方作业仅占6%,意味着矿山工况疲劳损伤速率是市政的3倍,直接解释了不同工况下的寿命差异。

位移与变形量:应力分布的直观“映射镜”

起重臂的位移变形是应力分布的直观表现——弹性变形大小与应力水平正相关,塑性变形则说明材料进入屈服阶段,疲劳损伤加速。监测重点是末端挠度和关键截面的转角,因为这些参数能反映结构刚度变化。

激光位移传感器是常用非接触工具,安装在起重臂末端实时测量挠度;大跨度起重臂可采用全站仪多测点监测,绘制变形曲线分析应力集中区。例如某挖掘机提升12吨重物时,末端挠度达220mm(超设计限值180mm),拆机发现主弦杆壁厚磨损减薄1.5mm,刚度下降20%,应力集中系数从1.2增至1.5,位移监测间接预警了结构损伤。

温度场变化:材料性能的“调节旋钮”

材料力学性能对温度极为敏感——温度升高会降低屈服强度和疲劳极限,高温蠕变还会加速损伤累积。需重点监测表面温度(环境影响)和内部关键区域温度(如液压缸附近结构,液压油热量会传递至此)。

热电偶用于测量关键点温度(焊缝、主弦杆与液压缸连接点),红外热像仪可快速获取表面温度场,识别局部过热区。夏季高温下,某挖掘机起重臂表面温度达65℃,此时材料疲劳极限比室温低20%,相同载荷循环的损伤率高25%,忽略温度影响会导致寿命预测偏乐观30%。

裂纹扩展状态:疲劳失效的“直接信号”

疲劳失效的核心是裂纹萌生与扩展,监测裂纹尺寸和扩展速率是判断剩余寿命的直接依据。声发射(AE)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裂纹萌生——微裂纹扩展时释放弹性波,AE传感器通过信号特征(幅值、频率)判断裂纹位置和阶段;超声探伤仪(UT)用于定期检测裂纹长度和深度,适合定量分析。

某挖掘机起重臂焊缝处,AE传感器监测到持续高频信号(幅值>80dB),随后UT检测到2.5mm长、1mm深的表面裂纹。根据Paris公式(da/dN=1.2×10^-11(ΔK)^3.2),计算出裂纹扩展到临界长度(20mm)需4.5万次循环,据此制定了每2万次循环一次UT检测的维护计划,避免了断裂事故。

振动响应特性:叠加应力的“隐形推手”

振动会产生附加动态应力,叠加在工作应力上加剧疲劳。发动机振动、液压泵脉动、地面冲击是主要振源,当振动频率接近起重臂固有频率时,共振会使应力幅值放大2-3倍。

加速度传感器安装在起重臂前端、中部、后端,采集振动加速度时间历程,通过傅里叶变换(FFT)分析频谱,识别主要振动频率和幅值。某挖掘机行走时,地面不平导致振动加速度达4.8g,频谱显示振动频率78Hz(接近固有频率82Hz),主弦杆应力幅值比静载荷高35%。优化行走机构减震装置(增加橡胶垫)后,振动加速度降至2.1g,应力幅值下降20%,损伤速率减少30%。

材料性能退化:疲劳损伤的“内在根源”

疲劳过程中,材料微观结构会发生不可逆变化——晶粒长大、析出相粗化、位错密度增加,导致硬度、屈服强度和疲劳极限下降,进一步加速损伤。需监测表面硬度、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变化。

洛氏硬度计每1万次循环测一次表面硬度,金相显微镜观察晶粒尺寸和析出相分布,拉伸试验机测试屈服强度。某挖掘机主弦杆经过15万次循环后,硬度从HB205降至HB185(下降10%),晶粒从22μm长大到30μm,屈服强度从345MPa降至315MPa(下降9%),此时疲劳极限从200MPa降至175MPa(下降12.5%),忽略性能退化会高估剩余寿命25%。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