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气压制动系统管路疲劳寿命测试中常见失效模式及原因分析

时间:2025-07-23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气压制动系统是商用车行车安全的核心保障,其管路作为压缩空气传输的“血管”,直接承担着制动压力传递的关键功能。管路的疲劳寿命不仅关系到系统可靠性,更与车辆行驶安全密切相关。疲劳寿命测试作为验证管路长期服役性能的重要手段,在模拟实际工况的循环压力、振动等载荷下,常出现多种失效模式。深入分析这些失效的表现形式及根本原因,是优化管路设计、提升制造工艺可靠性的关键基础。

管路焊缝开裂:焊接质量与应力集中的双重作用

焊缝开裂是气压制动钢管疲劳测试中最常见的失效模式之一,多发生在管路的对接焊缝或分支管焊接处。测试中,当循环压力载荷达到一定次数时,焊缝表面或内部会出现细微裂纹,逐渐扩展至穿透管体,导致气压泄漏。

焊接工艺缺陷是引发焊缝开裂的首要原因。例如,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时,若焊接电流过小或焊接速度过快,易导致焊缝未焊透或虚焊,形成局部强度薄弱区;而焊缝余高过大(超过管径的10%)则会造成严重的应力集中——余高越高,应力集中系数越大,疲劳裂纹越容易在余高与母材的过渡处萌发。某商用车制动管路的对接焊缝测试显示,当余高从0.8mm增加到1.5mm时,疲劳寿命从25万次降至8万次。

此外,母材与焊接材料的力学性能不匹配也会加速失效。若焊丝的抗拉强度低于母材,循环载荷下焊缝会成为“应力短板”,先于母材产生塑性变形;而焊丝含碳量过高则会导致焊缝脆化,降低抗疲劳能力。

弯曲成型处开裂:成型工艺与应力分布的失衡

制动管路为适应底盘布局,常需经过多次弯曲成型,弯曲处因塑性变形和应力集中,成为疲劳失效的高风险区。测试中,弯曲处的裂纹多起始于外侧壁厚减薄部位,沿轴向扩展。

成型工艺参数不当是主要诱因。冷弯成型时,若弯曲半径过小(小于2倍管径),会导致外侧管壁过度拉伸,壁厚减薄率超过8%的标准限值——某型号φ12mm钢管在1.5D弯曲半径下,壁厚从2.0mm减至1.76mm,减薄率达12%,在0.8MPa循环压力下,5万次循环即出现裂纹。此外,弯曲过程中若未采用芯棒支撑,管体易发生椭圆变形,进一步加剧局部应力集中。

残余应力的累积也不可忽视。弯曲成型后,若未进行退火处理,管体内部会残留拉伸残余应力,与测试中的工作应力叠加,使实际承受的应力水平远超材料许用值。例如,某弯曲管路的残余应力达150MPa,叠加0.8MPa压力产生的100MPa工作应力后,总应力接近材料的屈服强度(250MPa),加速了疲劳裂纹的产生。

接头泄漏:密封结构与装配公差的协同失效

接头是管路系统的“连接点”,也是泄漏失效的高频部位,常见于卡套式接头、螺纹接头及橡胶软管接头。测试中,泄漏多表现为接头处持续或间歇的气压下降,伴随轻微的“嘶嘶”声。

卡套式接头的失效主要源于卡套安装不当。若卡套刃口未完全嵌入钢管外壁(如拧紧力矩不足,仅达到规定值的70%),密封面无法形成有效贴合,循环压力下密封面会反复变形,导致间隙增大;而拧紧力矩过大则会使卡套刃口过度挤压钢管,造成管体外壁损伤,破坏密封效果。某卡套接头测试显示,力矩从15N·m增至25N·m时,泄漏率从0%升至40%。

螺纹接头的失效多与加工精度有关。若螺纹牙型不完整(如牙顶缺失、牙侧粗糙度超标),或螺纹配合间隙过大,密封胶带或密封胶无法完全填充间隙,循环压力下会逐渐失效。此外,接头与管路的同轴度误差过大(超过0.5mm),会导致密封面受力不均,局部密封失效。

橡胶软管接头的泄漏则常因胶圈老化或压缩量不足。若胶圈材质与制动介质(压缩空气中的油、水)相容性差,会出现溶胀或硬化,失去弹性;而胶圈压缩量小于15%时,无法形成有效密封,循环压力下易出现泄漏。

管体鼓包:材料屈服与压力过载的共同结果

管体鼓包是一种典型的塑性变形失效,多发生在壁厚较薄或材料性能不均的部位,表现为管体局部向外凸起,严重时会伴随裂纹。测试中,鼓包通常出现在循环压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的工况下。

材料壁厚公差过大是常见原因。若钢管的壁厚偏差超过±10%,局部薄壁处的应力会远高于其他部位——某φ10mm钢管的壁厚从1.5mm降至1.3mm,该处的环向应力从160MPa增至185MPa,接近材料的屈服强度(200MPa),循环压力下易发生塑性变形鼓包。

材料热处理不当也会导致屈服强度降低。例如,钢管退火时若温度过高(超过700℃)或保温时间过长,会使晶粒粗大,力学性能下降;而淬火不充分则会导致马氏体组织含量不足,屈服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某批次钢管因退火温度过高,屈服强度从220MPa降至180MPa,测试中3万次循环即出现鼓包。

此外,管路设计的压力储备不足也会诱发鼓包。若系统工作压力接近材料的许用压力(如许用压力为1.0MPa,工作压力为0.9MPa),疲劳测试中的循环载荷会使局部应力超过屈服极限,导致塑性变形累积。

橡胶软管老化破损:介质腐蚀与环境因素的累积影响

橡胶软管是气压制动系统中的柔性部件,用于连接固定管路与活动部件(如制动气室),其失效多表现为胶层开裂、钢丝编织层松散或整体破裂。测试中,老化破损常发生在长期接触油、水或高温的工况下。

制动介质的腐蚀是主要诱因。压缩空气中的油液(来自空气压缩机的润滑油)会渗透橡胶分子间的间隙,导致橡胶溶胀、硬度下降;而水分则会引发橡胶的水解反应,破坏分子链结构。某橡胶软管在含油量0.5mg/m³的压缩空气中测试,10万次循环后胶层出现多条径向裂纹,而在洁净空气中则可达到25万次寿命。

环境温度的影响不可小觑。高温(超过80℃)会加速橡胶的热氧化老化,使橡胶分子链断裂,弹性下降;低温(低于-20℃)则会使橡胶变硬变脆,抗撕裂性能降低。例如,某软管在60℃环境下的疲劳寿命为15万次,而在100℃环境下仅为5万次。

钢丝编织层的缺陷也会加剧破损。若编织密度不足(低于90%),软管在压力下的径向膨胀量会增大,导致胶层承受过大的拉伸应力;而钢丝的镀层质量差(如镀锌层脱落)则会引发钢丝锈蚀,降低编织层的强度,最终导致胶层破裂。

固定件松脱导致的异常磨损:安装可靠性与振动耦合的问题

管路固定件(如卡箍、支架)的作用是限制管路的振动位移,若固定件松脱,管路会与周边部件(如车架、传动轴)发生摩擦,导致局部壁厚减薄,最终在循环压力下开裂。测试中,异常磨损的部位多有明显的摩擦痕迹,壁厚减薄率可达20%以上。

固定件设计强度不足是主要原因。例如,塑料卡箍的材质强度低,在振动载荷下易发生蠕变,夹紧力逐渐丧失;而金属支架的焊接强度不够(如焊脚长度不足5mm),会在振动中脱焊,导致管路松动。某商用车的制动管路支架因焊脚长度仅3mm,测试中2万次振动循环后即脱焊,管路与车架摩擦导致壁厚从2.0mm减至1.5mm。

安装位置不合理也会引发磨损。若管路与周边部件的间隙小于5mm,振动时会产生“拍打式”摩擦,加速管壁磨损;而固定点间距过大(超过500mm),则会导致管路的振动幅度过大(超过10mm),增加摩擦的概率。例如,某管路的固定点间距为600mm,测试中振动幅值达15mm,与传动轴摩擦后3万次循环即出现裂纹。

此外,固定件的防松措施失效(如弹簧垫圈未压平、锁紧螺母未拧紧)也会导致松脱。某卡箍的锁紧螺母仅拧至2N·m(规定值为5N·m),测试中1万次振动后即松脱,管路与消声器摩擦导致破损。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