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微析 | 仪器设备 | 院所资质 |
品质可靠,实力过硬
服务质量有保障
24小时咨询电话:156-0036-6678
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

气压制动系统管路疲劳寿命测试的国家标准和执行流程解析

时间:2025-07-23 来源:微析研究院 点击:0

气压制动系统是商用车(货车、客车、半挂车等)安全运行的核心保障,管路作为压力传递的“血管”,其疲劳寿命直接决定了制动系统的可靠性——长期反复的气压脉冲会导致管路出现裂纹、泄漏,甚至突然失效,引发安全事故。为规范管路疲劳寿命测试,我国制定了GB/T 13594-2017《汽车气压制动系统管路气压脉冲试验方法》等国家标准,明确了测试的技术要求与执行流程。本文将从标准框架、参数要求、实操要点等维度展开解析,为行业从业者提供可落地的参考。

气压制动系统管路疲劳寿命测试的国家标准框架

目前,国内针对气压制动系统管路疲劳寿命的核心标准是GB/T 13594-2017《汽车气压制动系统管路气压脉冲试验方法》,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取代了2003版旧标准。该标准属于“方法标准”,重点规定了试验的原理、设备、参数及判定规则,同时与GB 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要求制动管路无泄漏、变形)、GB/T 20063《工程机械液压管路总成技术条件》(部分非金属管路可参考)等标准形成互补,共同构成管路可靠性的验证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GB/T 13594-2017并非“万能标准”——它主要适用于“气压制动系统中的管路组件”,不包含液压制动管路(对应GB/T 18948)或真空助力管路;对于特殊车辆(如矿用自卸车)的高压管路,需结合车辆制造商的企业标准补充测试要求。

标准适用范围与测试对象界定

GB/T 13594-2017的适用范围覆盖了商用车气压制动系统的所有管路类型:金属管路(如无缝钢管、铝合金管,用于底盘固定部分)、非金属管路(如氯丁橡胶管、聚酯增强塑料管,用于车轮与车架的活动连接部分),以及包含接头、卡箍、防护套的完整管路总成。

测试对象的关键要求是“模拟实际装车状态”——不能单独截取一段裸管测试,必须包含两端的接头(如管接头、快插接头)和中间的固定卡箍,因为接头处的应力集中(如螺纹拧紧后的残余应力)往往是疲劳失效的高发区。例如,某货车的制动管路总成包含1.2米钢管、2个M14管接头和3个塑料卡箍,测试时需完整安装这些部件,不能遗漏。

核心技术参数的标准要求

GB/T 13594-2017对试验的核心参数做了严格规定,直接影响测试结果的有效性:

1、试验介质:必须使用“干燥压缩空气”,湿度≤60%RH,目的是避免水分腐蚀金属管路内壁或加速非金属管路的老化。若气源湿度超标,需在试验机前加装冷冻干燥机或吸附式干燥机。

2、试验压力:基于系统最大工作压力(Pmax,即制动阀输出的最高压力,通常重型商用车为1.0-1.2MPa),试验压力设定为1.5×Pmax,但需满足“≥0.8MPa且≤2.5MPa”——低于0.8MPa无法模拟实际载荷,高于2.5MPa则可能超出管路的耐压极限。例如,某客车的Pmax为1.0MPa,试验压力即为1.5MPa。

3、脉冲频率:0.5-3Hz,推荐1-2Hz。频率过高(如超过3Hz)会导致管路因反复压缩、膨胀产生大量热量,温度升高会降低非金属管路的抗疲劳性能;频率过低(如低于0.5Hz)则会大幅延长试验时间(10万次循环需要约55小时),影响测试效率。

4、循环次数:最低要求10万次,对应商用车约5年的使用寿命(按每年2万次制动循环计算)。部分高端车型(如进口重卡)会要求20万次,以提升可靠性冗余。

5、脉冲波形:必须为“正弦波”,上升沿与下降沿的时间占周期的1/3-1/2。若波形变为方波(如设备压力控制不准确),会导致管路受到瞬间冲击,提前失效,因此需用示波器实时验证波形。

测试前的试样准备与设备校准

试样准备需遵循“批量代表性”原则:从同一批次(同一生产工艺、同一材料、同一规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3件,每件试样需满足以下要求:(1)外观无划痕、裂纹、变形(用肉眼或2倍放大镜检查);(2)尺寸符合图纸要求(如钢管外径φ10mm,壁厚1.0mm);(3)材料与产品规格一致(如橡胶管需为氯丁橡胶,而非普通天然橡胶)。

设备校准是测试有效性的前提:(1)压力传感器:每年送计量机构校准一次,精度需达到±1%FS(满量程误差),确保压力测量的准确性;(2)脉冲发生器:试验前用示波器验证波形是否符合正弦波要求,若波形失真,需调整发生器的电流参数;(3)温度传感器:校准范围0-100℃,精度±1℃,用于监测管路温度。

环境条件也需满足:实验室温度23±5℃,湿度45-75%RH,无强烈振动(如附近有冲压设备)或腐蚀性气体(如油漆味),否则会影响非金属管路的老化速度或金属管路的腐蚀状态。

试样安装的模拟装车原则与操作要点

试样安装的核心是“还原实际使用中的应力状态”,具体操作要点如下:

1、固定方式:按照车辆制造商提供的装车图纸固定试样,固定点的间距与实际一致(如底盘管路每300mm一个卡箍),卡箍的扭矩需符合要求(如塑料卡箍扭矩2-3N·m,金属卡箍5-8N·m),避免过紧导致管路变形或过松导致振动。

2、弯曲半径:金属管路的弯曲半径≥3倍外径(如φ10mm钢管,弯曲半径≥30mm),非金属管路≥5倍外径(如φ10mm橡胶管,弯曲半径≥50mm),若弯曲半径过小,会导致管路内侧产生压应力、外侧产生拉应力,加速疲劳失效。

3、接头安装:用扭矩扳手按规定扭矩拧紧接头(如M14管接头扭矩30-35N·m),避免螺纹滑牙或密封不严;安装后用手晃动接头,确认无松动。

4、应力释放:安装完成后,需静置10分钟,让试样释放安装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再开始试验。

试验过程的动态控制与参数监测

正式试验前,需先进行“预运行”:设置500次循环,检查压力波形是否稳定、试样是否有泄漏、设备是否有异常声响。预运行正常后,再启动正式试验。

试验过程中需动态监测以下参数:

1、压力参数:每1000次循环记录一次压力峰值(试验压力)和谷值(通常为0.1MPa,模拟制动释放后的压力),若峰值波动超过±5%(如1.5MPa的压力波动超过0.075MPa),需暂停试验,检查设备的密封件(如气缸密封圈)是否损坏。

2、温度参数:每30分钟记录一次管路表面温度,若温度超过35℃(非金属管路的临界温度),需开启冷却系统(如风机或水冷却),降低试验频率(如从2Hz降到1Hz),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橡胶老化。

3、设备状态:试验过程中需专人值守,若发现设备异响(如气缸撞击声)或报警(如压力超限),需立即停机检查,排除故障后重新开始试验(已完成的循环次数需保留,不能清零)。

中间检查的频次与失效前兆识别

中间检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失效前兆,避免试样完全破坏后无法分析原因。GB/T 13594-2017规定:每2万次循环需停止试验,进行以下检查:

1、外观检查:用5倍放大镜检查管路表面(尤其是弯曲处、接头附近)是否有裂纹,非金属管路是否有鼓包、龟裂;金属管路是否有锈斑、凹坑。

2、泄漏检查:用肥皂水涂抹接头、弯曲处等易泄漏部位,若有气泡冒出,说明存在微泄漏;或关闭脉冲,保持试验压力5分钟,若压力下降超过5%(如1.5MPa下降超过0.075MPa),也判定为泄漏。

3、尺寸检查:用游标卡尺测量管路外径(尤其是弯曲处),若外径变化超过10%(如φ10mm变为φ11mm),说明管路发生塑性变形,需终止试验。

若检查发现“可疑裂纹”(如1mm长的浅裂纹),需标记位置,增加检查频次(每1万次循环检查一次),记录裂纹的扩展情况;若发现“明显泄漏”或“大裂纹”,直接判定失效。

失效判定的量化标准与终止条件

GB/T 13594-2017明确了4类失效判定标准,满足任意一项即可终止试验:

1、泄漏:肥皂水检测有气泡冒出,或压力保持试验中压力下降超过5%。

2、可见裂纹:5倍放大镜下能观察到的任何裂纹(无论长度、深度),因为裂纹会快速扩展,导致管路破裂。

3、塑性变形:管路外径变化超过10%,或弯曲角度变化超过15°(如原弯曲角度90°变为103.5°)。

4、功能失效:无法保持试验压力(如设备持续升压但压力达不到设定值),或管路发生断裂。

失效后,需记录该试样的“失效循环次数”(如某试样在8.5万次循环时出现泄漏),并保留试样用于失效分析(如用扫描电镜观察裂纹源位置)。

执行流程中的常见偏差与修正方法

实际测试中,常遇到以下偏差,需及时修正:

1、设备泄漏:表现为压力峰值达不到设定值,或压力下降过快。原因可能是密封件老化(如气缸密封圈)或接头松动。修正方法:试验前用氮气检漏(压力为试验压力的1.2倍,保持10分钟),更换老化的密封件,重新拧紧接头。

2、波形失真:表现为脉冲波形变为方波或锯齿波,原因是脉冲发生器的参数设置错误(如电流过大)或传感器响应速度慢。修正方法:调整发生器的“上升时间”参数(如从0.1s延长至0.3s),更换响应时间≤1ms的压力传感器。

3、试样安装应力过大:表现为试样在低循环次数(如2万次)时就出现裂纹,原因是固定点过紧或弯曲半径过小。修正方法:用应变片测量试样的表面应力(金属管路≤屈服强度的10%,非金属管路≤拉伸强度的5%),调整固定点扭矩或弯曲半径。

4、温度过高:表现为非金属管路表面发黏或变硬,原因是试验频率过高或冷却系统失效。修正方法:降低试验频率(如从2Hz降到1.5Hz),增加冷却风机的数量,或改用水冷式试验机。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56-0036-667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56-0036-6678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