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通信元器件盐雾试验是通过模拟盐雾环境来评估电子通信元器件的耐腐蚀性能,涉及目的、原理、设备、条件、步骤、参考标准、注意事项、结果评估及应用场景等多方面内容。
电子通信元器件盐雾试验目的
目的之一是检测电子通信元器件在盐雾环境下的耐腐蚀能力,以确定其能否在含盐分的潮湿环境中正常工作,保障产品的长期可靠性。其二是通过盐雾试验筛选出耐腐蚀性能不佳的元器件,以便改进设计或生产工艺。再者,盐雾试验结果可作为产品质量的重要评判依据,为产品的市场投放提供质量保障。
电子通信元器件盐雾试验原理
盐雾试验原理是利用盐雾试验机创造含有氯化钠溶液的雾化环境,盐雾中的氯离子会破坏元器件表面的保护膜等,加速金属腐蚀等化学反应,通过模拟实际盐雾环境对元器件进行腐蚀考验,观察元器件在该环境下的性能变化情况。例如,盐雾中的氯离子会与元器件表面的金属发生电化学反应,导致金属逐渐被腐蚀。
电子通信元器件盐雾试验所需设备
所需设备主要有盐雾试验机,它能精确控制盐雾的温度、湿度、盐溶液浓度等参数。还需要干燥箱用于对元器件试验前的干燥处理,恒温恒湿箱可用于试验环境的辅助控制,另外还需要显微镜等观察设备来观察元器件表面的腐蚀情况等。
电子通信元器件盐雾试验条件
温度条件一般控制在35℃左右,湿度要达到一定比例,盐溶液的浓度通常为5%左右的氯化钠溶液。试验时间根据不同的产品标准有不同要求,一般从几小时到几百小时不等。
电子通信元器件盐雾试验步骤
首先准备好待测试的电子通信元器件,清洁表面。然后将元器件放入盐雾试验机中,设置好试验条件。开启盐雾试验机进行试验,在试验过程中定期观察元器件的外观等变化情况。试验结束后,取出元器件,进行清洗、干燥等处理,然后检查元器件的性能变化等。
电子通信元器件盐雾试验参考标准
GB/T 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GB/T 10125-2012《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IEC 60068-2-11:2011《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Ka:盐雾》。
ASTM B117-19《盐雾(雾)腐蚀试验标准实践》。
JIS Z 2371:2000《金属材料的大气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方法》。
GB/T 10587-2006《湿热试验箱技术条件》,虽不是直接盐雾标准,但可能与盐雾试验环境相关。
GB/T 2423.3-201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也可能与盐雾试验环境条件有一定关联。
GB/T 38590-2020《纳米技术 石墨烯材料 盐雾腐蚀试验方法》,针对石墨烯材料相关电子元器件的盐雾试验。
SJ/T 11363-2006《电子设备用固定电容器 第19部分:分规范 非固体电解质有极性铝电容器 评定水平E》,其中可能涉及盐雾试验要求。
电子通信元器件盐雾试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其一为试验前要确保元器件表面清洁,避免表面原有杂质影响试验结果。其二是严格控制盐雾试验机的参数,如温度、浓度等要符合标准要求。其三是试验过程中要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况,防止出现故障影响试验。
电子通信元器件盐雾试验结果评估
结果评估首先观察元器件表面的腐蚀程度,如是否有生锈、腐蚀斑点等情况。其次检测元器件的电气性能变化,比如电阻、电容等参数是否超出正常范围。根据腐蚀程度和性能变化情况来综合评估元器件在盐雾环境下的可靠性。
电子通信元器件盐雾试验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包括电子通信元器件的研发阶段,用于检测新设计元器件的耐腐蚀性能。也应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筛选出不合格的产品。还可用于产品的质量认证,通过盐雾试验结果来证明产品具备在盐雾环境下的使用能力,拓展产品的市场应用范围。